连云港市赣榆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2-09-10 连云港市赣榆县统计局

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2.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6%,其中出口总额2.10亿美元,增长65.5%;外经营业额0.58亿美元,下降1.9%;期末在外劳务人数5000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放大专业招商效应,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强推外引内联,新引进过亿元项目56个,内联到位资金102.6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0.57亿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交通建设成效显着。204国道、242省道、连临高速赣榆段建成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连盐铁路完成前期工作,“四通八达”综合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86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河海联运、铁水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初步显现。通榆河具备送水条件。全年新增出租车50辆,公交车122辆,城乡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9亿元,增长6.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8亿元,下降30.7%。电信业务总量4.41亿元,增长12.5%,新增移动电话4.15万户、宽带用户2.38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2.37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81亿元,增长31.4%。

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为17.64亿元,增长34.2%,增速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个百分点,高于非税收入10.2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4.1%,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在全市四县最高。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教育支出9.51亿元,增长36.8%;医疗卫生支出3.37亿元,增长5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4亿元,增长96.4%;农林水事务支出9.08亿元,增长42.4%;科技支出1.10亿元,增长38.8%。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5亿元,增长2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84亿元,比年初增加17.81亿元,增长20.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17.64亿元,比年初增加19.64亿元,增长20.0%。全年落实银企合作项目330个,到位资金40亿元。全年保费收入3.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旅游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佳宇资源股份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验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完成专利申请610件,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115个,获得扶持资金832万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5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和重点新产品33个,工程中心2家,分别和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开展送科技下乡14次,举办技术培训班10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多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近30项。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被确定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试点县,被中科协授予“国家级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5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专校2所,普通小学10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三残”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0%和100%。初中比业生升学率达到95.6%。年末在校学生数为15.75万人,其中高中生3.00万人,中专生1.00万人,初中生4.16万人,小学生7.58万人,特教学生0.02万人。年末教职工1.30万人,其中专职教师1.17万人。高考成绩再创新辉煌,实现了高考成绩全市“十三连冠”,各类本科上线总数3005人,其中普通类本科上线2447人,高分段人数有了新突破。放大优质学校示范带动效应,组建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头高中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赣榆成为苏北拥有四星级高中最多的县份。赣榆中专创建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金山中专通过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年内新建、改建校舍9.2万平方米,高标准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游客接待量29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1.3%。秦山岛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石桥生态旅游观光园成功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县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的游览点1个,超过20万人次的游览点2个,超过10万人次的游览点2个。被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授予“2011久和杯·连云港市旅游美食大赛”优秀组织奖。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个,病床195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59人,其中执业医师760人,注册护士1062人。农村设置医疗点557个,乡村医生1571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参合率达到98.6%。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400家村卫生室通过省标准化验收,一体化管理率达100%。医疗卫生人才“双百”工程被国家医改办列为典型。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全年送戏下乡239场,送电影下乡5352场,送图书下乡18万余册。举办建党90周年“唱红歌、感党恩”歌咏比赛,第四届“三乡”文艺展演28场,开展“赣榆风情”文化广场活动57场。县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黑陶、木船制作工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迎国庆大型图片展、美术书法作品展、“情系百荷”水墨画巡回展、水彩画展。承办全国拔河锦标赛系列赛等省级以上赛事11场,拔河队在国家级大赛上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1个省级冠军。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大中型体育展演活动10次。体彩销售在全市率先突破亿元大关,蝉联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县。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0.91万户。完成青河嘉景等新建小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配套建设,对140个村进行专项村级网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快速推进。电台被中央台采用稿件30条,省台采用稿件44条,市台采用稿件126条,在上海经济区广播电视协作网用稿68条,居第4名。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滨海新城魅力展现。新城特色更加彰显,琴岛天籁片区用海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批复,实施匡围工程,拥抱大海的崭新篇章全面开启。完成和安湖生态公园景观设计,10公里闭合式水绿景观带、103万平方米开放式公园基本形成。和安湖国际大酒店、特色餐饮店主体完工。新城医院、客运总站开工建设,新城小学交付使用,2所幼儿园具备开园条件。实施滨海路、海城路等5条道路工程,铺设污水管道10公里,燃气管道22.5公里,自来水管道16公里。完成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新增高层建筑14幢,21世纪国际商业广场、金融大厦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