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2-09-01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统计局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根河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经济转型,推进安居乐业,建设大兴安岭北麓中心城。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经呼伦贝尔市统计局反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273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766万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3617万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348万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7:26.7:44.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9731元,同比增长11.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下降0.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均呈不同程度的上涨(见附表1)。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6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8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74人。年内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8期,培训班人数达920人,经培训后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达80%;全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8827人,收缴失业保险金1181万元,年内为585名企业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05万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4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77万元,比上年下降23.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9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医疗卫生支出8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9%;交通运输支出11405万元,比上年增长320.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6546.7万元,同比增长15.9%;其增加值完成89766万元,同比增长5.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849公顷,比上年增加18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4公顷,比上年增加265公顷,同比增长16.9%;经济作物油料播种面积699公顷,比上年减少394公顷,同比下降36.0%;蔬菜播种面积149公顷,比上年增加30公顷,同比增长25.2%。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589吨,比上年增加629吨,同比增长12.7%;经济作物产量903吨,比上年减少795吨,同比下降47.0%;蔬菜产量4235吨,比上年增加345吨,同比增长8.9%。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23551头(只),比上年减少2386头(只),同比下降9.2%;全市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18404头(只),比上年增加1331头(只),同比增长7.8%;奶类产量1338吨,比上年减少621吨,同比下降31.7%;肉类总产量2908吨,比上年增加143吨,同比增长5.2%;禽蛋产量661吨,比上年减少90吨,同比下降12.0%(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见附表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74547万元,同比增长14.5%。

全市1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6729.5万元,同比增长27.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23452.9万元,同比增长55.8%,重工业实现产值113276.6万元,同比增长22.5%。轻、重工业比重为17.2:82.8(总体为100)。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0026.0万元,同比增长8.1%,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126703.5万元,同比增长29.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同比增长24.7%。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铅选矿产品含铅量17453.68吨,同比增长83.4%;锌选矿产品含锌量16644.01吨,同比增长67.3%;发电量277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0%;小麦粉30834吨,同比增长38.4%;人造板463917立方米,同比下降1.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2980.8万元,同比增长25.7%;实现利润总额5619.8万元,同比增长116.4%;上缴税金8938.7万元,同比增长12.0%;亏损企业2户,亏损额2092.7万元,同比下降6.0%;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全年全口径建筑业增加值完成9070万元,同比增长1.1%。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有9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523.7万元,同比增长117.6%;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2025.7万元,同比增长2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工业等投资项目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288万元(含林业),同比增长36.1%。

全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0个(地方口径,下同),比上年增加18个。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0053万元,同比增长40.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投资23123万元,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22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私营企业投资13635万元,其他企业投资29895万元。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8950万元,同比增长331.5%;第二产业投资89880万元,同比增长56.9%;其中,工业投资89880万元,同比增长56.9%;第三产业投资21223万元,同比增长18.9%。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仍据主导地位,全年实现零售额108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6.4%;其次为住宿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170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6%。

全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7个,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2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达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全年拥有名胜风景9个,星级饭店3个。年内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设的大兴安岭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向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申请建设的敖鲁古雅国际狩猎场项目都获得批准。

截止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5817户,比上年增加533户,同比增长10.1%;从业人员13658人,比上年增长70.8%;注册资金10874.66万元,比上年增长22.2%。私营企业175户,比上年增加19户,同比增长12.2%;从业人员6002人,比上年下降5.0%;注册资金332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0.8%。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22663万元,同比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