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宁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宁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踏实苦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统筹闯出新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变化显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6.0亿元,同比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3.0亿元,同比增长1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价)29556元,比上年增加30.2%。 从产业结构上看,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由去年的30.4:32.5:37.1调整为31.1:35.6:33.3,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二、农业 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9万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3.9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9.2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为2.5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为2.1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0.03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为0.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达84.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2%。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9万吨,比上年增长22.5%;全年水产品产量达0.74万吨。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667公顷,育苗面积38公顷,全年完成中、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479公顷,全年木材产量为2485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1.3%。 全市年末机械总动力达5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40031台,比上年增长1.3%。化肥施用量(折纯)22408吨,同比下降1.5%,农村用电量102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3.9%,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3.2亿元,同比增长53.6%;实现利税总额44047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0161万元,税金2388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011万元,亏损企业户数7户。 建筑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1182万元,比同期增长17.4%。施工面积10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4.1%;房屋竣工面积10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78.9亿元,房地产投资4.4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7.7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完成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总周转量增长速度为5.4%。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1亿元,比同期增长17.9%;餐饮业零售额3.4亿元,比同期增长25.2%;住宿业零售额0.6亿元,比同期增长16.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6.0%;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增长5.9%。 七、对外经济 2011年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363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其中出口创汇1345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 全年实际利用域外资金5288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 旅游业继续稳定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5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创造旅游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16.3%。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73678万元,同比增长35.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498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地方财政支出179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金融运行形势较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7所,普通中学在校生为22945人,比上年减少1249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为1479人;普通小学66所,在校生为27157人,比上年增加61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为79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为4854人。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共有专职文化事业机构9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发射机3部,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4.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共有卫生机构514家(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1184张,卫生技术人员2204人,其中执业医师510人,注册护士49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市共举办市级各类运动会16次,参加人数约17.5万人,经常参加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总人口为4364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493人,占总人口33.6%;农业人口289908人,占66.4%。全市男性人口为219655人,女性为216746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073人,出生率为7.0‰;死亡人口2539人,死亡率为5.8‰;全年净增人口534人,自然增长率为1.2‰。 全市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率为97.73%,共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数1129人,共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人数145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3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3%。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2.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7.71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11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1901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有9552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3.6万人,参合率为100.7%。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