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竹山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1-25 十堰市竹山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水电开发、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四大历史任务,抢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促民生”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移民安置等各种挑战,危中寻机,攻坚克难,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0413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230万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8671万元,同比增长28.6%;第三产业增加值99237万元,同比增长16.9%。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6.7:30.7:32.6调整为31.6:35.7:32.6。二次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三产业,标志我县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2.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1.2%,金融保险业增长20.1%,房地产业增长12%,其他服务业增长15.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下降1.9%,家庭设配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交通通讯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5%,居住类下降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0.7%。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万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8.7万人,第二产业4.3万人,第三产业9.2万人。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127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6%。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202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指数为109.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工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经济块头小;县乡财政困难,保障能力低;制约因素多等。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9511万元,与上年增长8.8%;实现增加值96230万元,剔出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111624万元、7089万元、38678万元、230万元、18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34.5%、15.3%、8.5%、16.6%。全年外出务工人员10.67万人,比上年增长4.8%,实现务工收入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农作物播种面积115.7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5.29万亩。烟叶播种面积3.36万亩,药材0.95万亩。全县茶叶面积已发展到13万亩,其中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637吨。其中:夏粮总产量42300吨,同比增长4.9%;秋粮总产量17733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总产量22999吨,增长21.6%,其中,夏季油料产量14789吨,秋季油料产量8210吨。

全县当年造林面积900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森林覆盖率47.1%。木材采伐量为13700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实现现价产值38678万元,同比增长15.3%。生猪出栏22.86万头,与上年增长13.7%;存栏23.22万头,同比增长5.3%。牛出栏0.42万头,同比增长13.5%;存栏2.1万头,同比增长18.6%。山羊出栏2.71万只,同比增长15.3%;存栏4.23万只,同比增长20.9%。家禽出笼90.13万只,同比增长12.6%;家禽存笼101.38万只,同比增长19.3%。肉类总产量19634吨,比上年增长3.7%。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7.57万千瓦。机电排灌面积0.53万亩,当年机耕面积1.2万亩,当年机收面积0.6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325978万元,同比增长35.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5978万元,同比增39.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8070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170万元,同比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7850万元,同比增长31.5%;实现利润总额5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利税总额15662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6.1%;产品销售率为98.65%,上升1.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26699万元,同比增长63.9%;重工业总产值129279万元,增长35.3%。轻重工业结构由2008年的12.8:87.2变为17.1:82.9。全县高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1158.5万元,实现增加值424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0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8%、1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9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2%。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926万元,同比增长123.8%。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312165万元;集体经济投资6838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3329万元;股份有限公司15155万元;个体和私营经济投资1439万元。按产业划分,全县第一产业投资为17780万元、第二产业为239281万元、第三产业为101865万元,增幅分别为243.6%、116.8%和220.7%。按投资领域分工业投资(水电及相关产业、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25953万元,增长180.1%;交通建设投资完成24688万元,增长77%;农业投资完成30638万元,增长140.9%;社会发展投资完成额达20122万元,增长229.5%;城镇建设投资44353万元,增长127.2%;其他投资(含私人投资)完成53172万元,增长117.5%。

全县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93个,累计投资29.8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4.8%。其中潘口电站当年完成投资19.03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63.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分城乡看,县城实现零售额95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县以下实现零售额73383万元,增长1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9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5.45%;餐饮业19582万元,增长25.1%;其他行业445万元,增长47.8%。

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协议资金68329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0678万元,比上年增长74.2%。出口创汇44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3%;出口供货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里程3681.13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68.788公里;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