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灞桥区统计局 二○一○年四月 2009年,是灞桥区经济发展较快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区域经济逆流而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投资消费势头旺盛,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民生逐步改善,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43.06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80.75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53.52亿元,同比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为:6.10:56.44:37.46。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5431元,较上年增长24.3%。 二、农业 我区加大设施农业建设,稳定粮食总产,扩大优果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推行规模化养殖。2009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61亿元,实现增加值8.7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44万亩,比上年减少4620亩,总产量72023吨,平均亩产294.69公斤,粮食单产创历史记录。油料播种面积4380亩,比上年增加615亩;蔬菜播种面积84060亩,比上年增加1560亩;水果播种面积70904亩,比上年增加16625亩。 全区农业机械年末总动力17.17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8950亩,农用化肥施用量9765吨,比上年下降6.2%;农药使用量49923公斤,比上年下降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21亿元,增长25.2%。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4.04亿元,增长36.3%,其中:规模以上轻工业总产值32.47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151.57亿元,增长45.5%。工业产品销售率95.8%。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3.5%。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22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7%。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我区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园区、物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领域呈跨越式发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城镇投资1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66.8%;非公有制单位投资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28亿元,增长67.0%;商品房销售面积57万平方米,增长55.8%;商品房销售额21.38亿元,增长88.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5.0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4.3%。各类房屋竣工面积69.39万平方米,竣工率29.1%。共有15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65.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0亿元,同比增长20.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0%。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02亿元,同比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29亿元。 在批发业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0.62亿元,是上年的2.87倍;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39亿元,增长11.9%。在零售业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93亿元,增长9.4%;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25.09亿元,增长21.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粮油类增长13.2%,肉禽蛋类增长2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0%;日用品类增长2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6%。 六、对外贸易 全年外贸出口额2763.7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503万美元,下降15.4%。分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额2481.59万美元,下降10.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76万美元,下降50.56%;私营企业出口额282.19万美元,下降42.91%。 主要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出口额2513万美元,下降10.50%;矿产品出口额176万美元,下降50.56%;机电等产品出口额74.19万美元,下降27.49%。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300万美元,同比增长48.4%。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完成货运周转量5.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0%。 全年共接待游客105余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农家乐接待游客72万人次,增长25%;接待国外游客1.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29万元,增长10.3%,其中:农家乐收入3503万元,增长9.8%。 八、财政 全年财政总收入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1.6%、0.3%、77.1%、4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社会保障支出1.21亿元,增长29.0%;教育支出2.42亿元,增长21.3%;农林水事务支出0.36亿元,增长115.1%;医疗卫生支出0.76亿元,增长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17亿元,增长4.2%。关系国计民生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有效的支持了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城乡建设工作。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项,其中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全年争取国家、省、市资金163万元。全年申请专利量247件,专利授权量160件。培育市、区科技示范户20户,下派科技特派员10人。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275所,在校学生9.1万人,教职工6914人。其中:小学81所,招生5121人,在校学生31669人,毕业生5536人;普通中学31所,招生8306人,在校学生25330人,毕业生8964人;职业高中10所,招生2040人,在校学生4698人,毕业生909人;各类民办学校(机构)114所,在校人数29336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和99.3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社区(村)文化室146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共享工程文化站基层服务点1个,农家书屋25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