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岑巩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3196人,比上年下降12.3%,初级中学12所,在校学生11312人,比上年减少2.3%;小学93所,在校学生24111人,比上年下降0.8%,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42人比上年减少12.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全县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4740人。中学教职工数847人,其中专任教师749人;小学教职工数10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2人;2008年全县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人数为201人,其中重点院校录取47人;录取专科学生人数为295人。 2008年,继续开展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加强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受训农民450名,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万余份;开展了小红袍和茶叶、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宽叶缬草人工繁殖示范等项目的申报工作,获得省、州项目扶持补助资金25万元。 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站各1个,星光老年之家2个。有线电视用户5300户,农村地面卫星接收器26310个,电视覆盖人口97.0%。 全县有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县、乡医疗机构年末病床数365张,其中:医院180张,卫生院165张;卫生技术人员324人,其中: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3人。另有私营医院1个,社会诊所9个,卫生技术人员58人。村卫生室129个,卫生人员17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150454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1.9%。 全年县城和各乡镇在元旦、春节、三八、五一等节日期间分别举行了“迎奥运”篮球、田径、自行车、象棋、乒乓球、体操、老年门球等比赛10余次,参赛人数达万余人。县老年体协和杨光亮同志分别获得贵州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贵州省百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龙江村文体健身站和刘福群同志分别获得贵州省新农村建设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县老年健身球队获全州老年健身球赛第一名并代表黔东南参加了全省老年健身球赛。 十、人口及人民生活 200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25‰,死亡率为4.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7‰。年末常住总人口(半年及以上)20.46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一年及以上常住人口22.90万人,同比增长0.17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0.87万人,女性9.59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1.46万人,占总人口的56.0%;城镇人口3.96万人,城镇化率为19.34%。 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7042人(不含私营企业人员),年人均工资28023元(含公务员增补2007年工资),比上年增长40.9%;经调查测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0%。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35元,实际增长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1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3.1%。 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3.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全部为砖木结构。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47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7.55万人,第二产业0.61万人,第三产业1.08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3.23万人。城镇从业人员0.7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1.72万人(含外出务工人员)。年末全县城镇实现新增就业6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人,其中“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9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达到省政府目标任务。 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884人,收缴养老金921万元,发放养老金74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36人,收缴失业保险金4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755人,基本医疗保险金收缴697万元。年末纳入城镇低保人数172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233.6万元;纳入农村低保人员2320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113.6万元;全年发放五保、医疗救助、救灾等救济金316.5万元(其中投入雪凝灾害救助234.9万元),解决了1.9万人的生活困难;全年发放军、烈属优抚金20.4万元,发放慰问金13万元,发放廉房补贴42.74万元。全县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1.84万元。 十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4起,比上年上升118%,死亡12人,比上年上升2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11人,;消防火灾事故15起,伤亡1人。 县环保局下设环境监察大队,年末共有职工9人;全县有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1个,总面积899公顷;全年环境治理投资完成483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738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2.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1.0%,均达到上级下达标准以内;县城空气质量、自来水质量、城区交通干道和居民住宅区噪声均达国家标准。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8年人口指标为州统计局反馈数,计算人均指标用半年及以上常住年平均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