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西峡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西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为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新西峡努力奋斗,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西峡生产总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57.6:19.4变化为21.6:59.1:19.3。 经济运行质量显着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和17.8%。 市场物价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3%,居住价格上涨4.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2.1%。 就业形势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全县新增就业人数8969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81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众再就业7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一产比重偏高,三产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增收存在一定难度。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西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8%。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04463吨,比上年增长11.4%。夏粮总产量40438吨,增长6.6%;秋粮总产量64025吨,增长14.6%。油料总产量4304吨,增长7.5%。烟叶总产量4143吨,增长4.9%;蔬菜总产量178206吨,增长11.2%。 2006年西峡县认真执行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植树造林、科技兴林;强化资源保护,林政管理,促进了我县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绿化5.6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30.1万亩,植树530万株,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达90%以上。全年共完成荒山绿化1万亩。实施飞播造林2万亩,成苗率在85%以,位居全省同行前列。 畜牧业结构继续优化,畜产品产量增加较多,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37568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13597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2570吨,增长21.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全县共治理小流域27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解决饮水困难2.5万人,植树造林15.2万亩,发展经济林25万亩,完成水库除险加固9座,建成小水电站6座。水土保持工作。2006年全县完成坡改梯199.8公顷、经果林180公顷、水保林整地200公顷,种草26公顷,植物篱30公顷,植物护埂260千米,蓄水池60口,沟渠11千米,拦沙坝2140.3平方公里,疏林补植34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312万元,增长19.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36%。轻工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7.4%,重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39%。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 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15.4%,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利税11.4亿元,增长30.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其中城镇投资22.5亿元,增长67.1%。 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00万元;工业投资16.1亿元,增长72.1%,其中,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2.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2.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亿元。 基础建设成效显着。2006年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7400万元,其中,县城建设投入10900万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4.5平方公里,县城绿地面积由去年的327.28公顷增长到今年的334.58公顷;绿化覆盖统治由去年的37.64%增长到今年的38.54%;城市绿地纱由去年的32.7%增长到今年的3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去年的16.13平方米增长到今年的16.98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17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2亿元,增长14.5%;餐饮业零售额2.7亿元,增长16.9%;其他行业零售额3614万元,增长30.8%。 六、对外经济 2006年,全县对外经济工作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认真开展“对外开放加强年”活动,全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对全方位出击,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全县实际引进县外境内的资金13.6亿元,增长43.8%;实际引进境外资金722万美元,增长129.2%;合同利用境外资金1358万美元,增长156.2%;全县出口额达3947万美元,增长37.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303万吨,货物周转量16746万吨公里;客运量396万人,旅客周转量2061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39万元,比上年增长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355户,增长17.2%,其中县城电话用户35249户,增长11.7%;乡村电话用户48106户,增长21.6%;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045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72212户,增长108%。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4362户,增长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