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榆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1-30 长春市榆树市统计局

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团结一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科学谋划、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进“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坚持投资拉动促发展,坚持多措并举增收入,坚持积聚财力保民生,努力构建和谐榆树、发展榆树、繁荣榆树,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综合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52252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比“十五”期末增加1407736万元,增长126.3%,年均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7296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比“十五”期末增加308760万元,增长73.4%,年均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9828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9%,比“十五”期末增加407969万元,增长214.4%,年均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9457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8%,比“十五”期末增加691007万元,增长137.2%,年均增长18.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37.8:17.1:45.1发展到28.9:23.7:47.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更趋于合理。

2010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市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实现历史上的新突破。

农业

2010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向农民发放各种补贴资金达到65926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6844万元、农资直补资金365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557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00万元等。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02.5万吨,其中玉米2155352吨,水稻709761吨,大豆48076吨,薯类111811吨。我市连续七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的荣誉称号。农业总产值实现1356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比“十五”期末增加662197万元,增长95.4%,年均增长14.3%。其中:种植业产值72361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林业产值4326万元,比上年增长53.7%,牧业产值58878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渔业产值4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013万元,比上年增长4.3%。

园艺作物面积达到4.2万公顷,总产值实现42亿元。全市棚膜蔬菜发展到40000栋,面积2667公顷。其中,普通大棚28500栋,温室11505栋。棚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755元,比上年增长3.9%。

到2010年末,全市生猪发展到6557182头,比上年增长9.9%,牛发展到1586958头,比上年增长4.8%,其中:奶牛发展到25234头,比上年增长6.9%,奶类总产量35133吨,比上年增长2.2%。禽发展到44972千只,比上年增长7.1%,禽蛋总产量116015吨,比上年增长8.8%。肉类总产量568636吨,比上年增长10.2%。到2010年末,全市共建成牧业小区650个,规模饲养户达到7.79万户。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659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6%,比“十五”期末增加1184399万元,增长249%,年均增长28.4%。增加值实现44473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3%,比“十五”期末增加325895万元,增长174.2%,年均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0户,比上年增加19户,总产值实现650043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增加值实现15501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4%,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97016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实现利润21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3.7%。

2010年,我市有资质内建筑企业6户,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6768万元。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535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4%。

市区楼房开发建设投资15.45亿元。在建工程32项、138栋、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2010年新建工程22项、96栋、面积45万平方米,2009年跨2010年工程10项、42栋、面积36.9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投资4.1亿元,改造区段8个。其中,2009年跨2010年区段4个,拆迁面积11.3万平方米、1170户,新建楼房20万平方米;2010年,拆迁房屋面积1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537户,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投资7050万元。其中,投资6300万元,新建廉租房628套、29910平方米;发放廉租补贴750万元,受益居民4600户。

民营经济

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发展到56715户,比上年增长3.1%,比“十五”期末增加11184户,增长24.6%,年均增长4.5%。从业人员达到231300人,比“十五”期末增加51358人,增长28.5%,年均增长5.1%。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5574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比“十五”期末增加4416170万元,增长381.4%,年均增长36.9%。利润总额实现493810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实交税金46926万元,比上年增长40.9%,比“十五”期末增加36707万元,增长459.2%,年均增长35.6%。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67293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3%。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市共引进内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引进外资4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74374万元,比上年增长31.4%,比“十五”期末增加1024374万元,增长409.7%,年均增长38.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50417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641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4%,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243万元。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54亿元。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榆舒铁路附属工程建设。投资1.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50公里。全市38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水泥路,通村比例达到100%。通屯率达到80%。五科(五常至科右前旗)高速公路榆树段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前期预可研的踏查工作以及专家现场评审工作。

201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37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8812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4561户,其中:住宅用户76589户;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4251户,其中:住宅用户42385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68657部,互联网上网用户345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