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青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和打造“五区”幸福青原目标,以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城建和社会事业、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四大”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全力以赴促和谐,全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148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剔除华能、铁路系统后,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27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9%。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576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剔除华能后,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0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8.6%,剔除铁路系统后实现增加值130305万元,比上年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64:61.02:27.34。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7405.5万元,同比增收9572.6万元,增长20.0%;财政总收入占GDP(不含华能、铁路)的比重为10.78%,比上年增加0.39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3701万元,同比减收7799万元,下降36.3%;地税部门完成29462.9万元,同比增收8876.9万元,增长43.1%;财政部门完成14240.6万元,同比增收8493.7万元,增长147.8%。从收入性质看:地方财政收入43181.2万元,同比增收14753.3万元,增长51.9%;上划中央收入14224.3万元,同比减少5180.7万元,下降26.7%。2012年,全区财政总支出94714万元,同比增加18035万元,增长23.5%;剔除上级财政专项追加和上年结转专项支出,加上地方财政安排结转下年支出,地方财政支出为59883.6万元。 物价涨幅有效控制。与上年比,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6%,呈现出涨幅收缩的态势,涨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3和0.1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别看:食品类上涨4.8%,上涨幅度最高,烟酒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9%,交通和通信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3%。居住类上涨2.2%。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2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农业54530万元,增长6.5%。林业15043万元,增长18.2%。畜牧业25853万元,增长1.7%。渔业10963万元,增长15.2%。农林牧渔服务业5338万元,增长8.2%。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398万元,增长7.8%。 农业产品产量提高。2011年,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34.0万亩,比上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132883吨,增长1.8%。总产在去年的高产基础上实现了稳中略增。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5.5万亩,早稻总产量60550吨,比上年增长3.1%。一晚播面1.3万亩,比上年略降,总产量5598吨;二晚播面15.5万亩,总产量64903吨,增长1.6%。油料播面5.5万亩,油料总产量2473吨,增长2.5%。蔬菜播面5.8万亩,蔬菜总产量75688吨,增长1.7%。年末生猪出栏74868头,比上年增长14.4%。肉类总产量9112吨,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猪肉总产量6184吨,比上年上升17.6%;牛肉总产量1430吨,比上年增长8.1%。水果总产量2388吨,比上年增长9.5%。 农业农村面貌更新。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围绕打造“三大特版块”,建设美丽乡村点62个,打造了富滩张家渡、富田古村新镇等一批特色亮点。农业农产水平不断提升。新增了井冈蜜柚6600亩、花卉苗木3030亩、绿色蔬菜1680亩、油茶3040亩、楠木585亩、畜禽养殖基地130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推进了富田猫儿下、富滩施家边、天玉景缘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了江西德泽、井冈牧业等精品农业企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1.1万亩。新修农路公路45公里。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12座,整治渠道336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41万亩;铺设管网2.6万米,解决17个行政村1.35万群众安全饮水难题。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规模提升。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541511万元,增长11.7%,剔除华能后1193088万元,增长15.2%。工业增加值311881万元,增长16.0%,剔除华能后267764万元,增长20.8%。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8392万元,增长10.8%,剔除华能后为1049968万元,增长14.6%;实现工业增加值279198万元,增长15.5%,剔除华能电厂后为234844万元,增长1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1652万元,增长14.1%,剔除华能电厂后为1133228万元,增长18.8%;实现利税总额105049万元,增长60.1%,剔除华能电厂后为76123万元,下降25.2%。 园区经济上新台阶。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亿。开展了以园区为主战场推进招大引强工业发展加速前进。电子信息、节能照明、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酒类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兴起,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进园区项目15个,园区新增用地2000亩,标准厂房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富滩工业园被列为全省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一园四区”(新工业园区、富滩工业园区、华能工业区、梅林工业区)安全发展规划正式文本已编制完成并批准实施。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5484万元,比上年增长36.9%。2012年,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627578平方米,增长59.8%。其中:住房514061平方米,占81.9%,商业用房27827平方米,占4.4%,办公用房21495平方米,占3.4%;厂房34843平方米,占5.6%,仓库14734平方米,占2.4%,其它用房14618平方米,占2.3%。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建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高幅增长。2012年,全区完成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12458万元,比上年下降8.0%,但剔除华能因素影响增幅高达46.5%。其中建筑工程完成372189万元,占90.2%,安装工程11155万元,占2.7%;国有投资占8.4%,民间投资占91.6%;在总投资额中,工业投资占58.5%。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城镇建管,“四城同创”持续深入,形象品位大幅提升。城区人口达7.9万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6.7%,亮化率达98%。中心城区完成征地3618亩,征收房屋近12万平方米。城镇功能配套更为完善。区人民医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小街小巷改造基本完成;新建和改造街头小游园、公园15个,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公厕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接近尾声,建成小城镇面积10.3平方公里,城镇经营管理更为加强。土地运作顺利启动,收储土地786亩,挂牌出让69.4亩;完成土地开发项目5个,新增耕地1619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