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泾川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县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和“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3:32.4:35.3,调整为33.8:30.4:3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04元,比上年增长13.9%。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3%;农业增加值达到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75.7:2.6:21.1:0.3:0.3。粮经比由上年的2.48:1调整为2.52:1。 林业增加值3652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完成造林0.85万亩,比上年增长30.8%。 畜牧业增加值29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3%。 渔业增加值43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7%。淡水养殖面积2531亩,水产品产量达到640吨,比上年增长6.56%。 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增加值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农用拖拉机1933台,比上年增长23.9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73万吨,比上年增长6.1%。农药使用量250吨,比上年增长5.5%。农村用电量5640.1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2%。有效灌溉面积800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实现产值83305.5万元,比上年增长5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66.6万元,比上年增长75.1%;实现利税总额7141.9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实现利润总额5270.7万元,比上年增长48.3%。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908万元,实现增加值4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四、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行业销售情况看,批发业销售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6%;零售业销售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住宿业销售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餐饮业销售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出口创汇大幅回落,全年出口空白。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4.06亿元,增长45.95%。中省投资完成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市县投资完成28.44亿元,比上年增长44.0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6.25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投资353841万元,占投资总量的79.23%;亿元以上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311297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9.7%。西平铁路、泾渗公路等国省重大项目,红河油田产能建设、天纤棉业生产线续建等市列重大项目以及通乡油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县列“十大项目”顺利实施。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371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718.7万元,比上年增长55.2%。财政支出12950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各项贷款余额2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2012年各类保费收入4034万元,比上年增长4.5%;各类赔付款支出502万元,比上年下降54.9%。其中:财险赔付款支出3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寿到期给付及赔款支出185.2 万元,比上年下降78%。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年内完成通村油(水泥路)路建设50公里。新建客运行政村停靠点30个,行政村客运班线开通率86.5%。公路运输货运量174.66万吨,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43018.8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69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21457.62万人公里。 年末各类通信业务总量7100万元,各类通信用户17.3万户,比上年增长4%。其中:固定电话2.2万户,比上年下降12%;移动电话14.8万户,本年新增2.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万户,3G用户1.5万户。 八、社会事业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机构)233所。教职员工3895人,专任教师3483人,年末在校学生56736人。其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129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495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11495人;完全中学4所,在校学生6149人;小学168所,在校学生21802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本科上线人数964人。九年义务教育营养餐供应人数32466人,投入资金总额1606万元。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746万元,同比增长28%。年末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4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各类图书及期刊4.3万册。全县文化广播电视站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 年末拥有广播电视、电台各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6%;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9.2%。有线电视用户922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215个村,受益4.8万户。 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1101张。卫生技术人员1042人,其中:执业医师251人,执业助理医师363人,注册护士278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73人。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3.52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344.32元,比上年增长16.97%。其中:工资性收入1676元,家庭经营性收入1896元,财产性收入104.32元,转移性收入668元。 年末城乡就业人员18.57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32万人,比上年增长3.7%。城镇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8406.7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76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8463元,比上年增长25.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人,增长2.0%。其中:国有单位增加234人,集体单位减少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39人,登记失业率3.48%。安置高校毕业生837人,新增就业岗位4210个,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125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