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69.23亿美元,增长26.2%;加工贸易出口661.51亿美元,增长4.2%;其他出口19.92亿美元,增长38.4%。 按出口的地区分,对亚洲出口445.11亿美元,增长8.9%;对北美洲出口221.89亿美元,增长11.1%;对欧洲出口138.72亿美元,增长2.1%;对拉丁美洲出口27.48亿美元,增长12.7%;对大洋洲出口10.49亿美元,增长8.7%。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607.69亿美元,增长10.3%,占出口总额的7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7.39亿美元,增长8.9%,占35.0%。 按新口径统计,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90宗,合同外资金额38.10亿美元,增长8.6%。实际利用外资33.69亿美元,增长10.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6.06亿美元,下降7.7%;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下降18.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4.87亿元,增长15.2%。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4969公里,公路密度201.98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148.68万辆,增长4.9%。其中汽车保有量120.70万辆,增长13.7%。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8421万吨,货物周转量54.36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2770万吨,货物周转量242.35亿吨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7.9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56.67亿人公里;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2.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06万人公里。全年港口旅客吞吐量32.3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9228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9.96亿元,增长3.1%。邮政发送信函5065万件,特快专递148万件,邮政汇款汇出金额196.3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25.11万户,比上年增加5.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54.10万户,增加76.33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215.19亿分钟,年末互联网用户209.59万户,比上年增加18.8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04.72万户,增加20.29万户。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8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家。全市有旅行社61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游客414.92万人次,增长16.1%。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34.81万人次,增长11.0%;接待港澳台游客280.11万人次,增长18.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69亿美元,增长39.5%。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28.92万人次,增长3.1%。国内旅游总收入306.35亿元,增长22.9%。全年东莞组团外出旅游185.34万人次,增长1.2%。其中,国内旅游167.54万人次,增长0.1%;出境旅游17.80万人次,增长12.6%。 八、金融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3.51亿元,增长14.1%。 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9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1家,保险类机构41家(不含保险代理机构),证券期货类机构25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430.46亿元,比年初增长1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04.20亿元,增长13.3%。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195.61亿元,增长12.9%。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833.28亿元,增长8.5%;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9.21亿元,下降43.3%。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各类证券公司共开户95.41万户,比上年增加5.93万户。全年股票总成交额6100.59亿元,下降25.7%。年末保证金余额78.37亿元,增长12.3%。 全年全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177.66亿元,增长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1.05亿元,增长10.8%;人寿险保费收入116.61亿元,增长7.4%。全年保险赔款与给付金额32.87亿元,综合赔付率为53.8%。 九、科技和教育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数达537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9199件,增长19.4%,其中发明专利5568件,占专利申请量比例为19.1%;专利授权量20900件,增长8.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81件,增长82.2%。 全年新增3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和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专利优秀奖,99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科技奖;新增5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目前团队总数达14家。 全市有幼儿园791所,比上年增加42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25.57万人,入园(班)率为97.0%。全市有小学322所,在校学生60.81万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3所,在校学生19.21万人,初中入学率为100%。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4所,在校学生12.5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0所,在校学生7.59万人,中职学校24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5.01万人。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5.24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2.05万人,毕业生1.2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649个,博物馆31个,艺术表演场所12个,电影放映单位59个,网吧1042间。全市有公共广播节目52套,公共电视节目21套。全年共发行报纸8912.96万份,其中《东莞日报》4481.5万份;各类杂志138.54万册,电影放映29.1万场次,观众537.1万人次。 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2218个,其中门诊、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14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06万人,医疗机构病床2.46万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87个。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18.2%。 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得137枚金牌、105枚银牌、99枚铜牌。其中夺得全国赛金牌10枚;广东省赛金牌127枚、银牌95枚、铜牌92枚。全年举办市级综合和单项比赛12次,参加人数0.37万人次。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016个,销售总额10.71亿元,体彩公益金7522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944元,分别增长8.7%和9.2%。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369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44平方米。全年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6103元,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33平方米。 全市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次为2553.93万人次,增长3.7%。基本医疗保险616.86万人,失业保险312.78万人,工伤保险494.14万人。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07.92亿元,保险基金总支出86.7亿元,年末保险基金累计余额591.59亿元。全年累计征缴各项保险(不含机关养老保险)基金187.17亿元,增长19.0%。 年末全市有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34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敬老院31个,敬老院供养老人709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2269人,全年社会救济2.47万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8906.6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用2.93亿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274.2万元,慈善基金结余2.07亿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015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702.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