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在限额以上企业批零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7.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6%,日用品类增长17.7%,化妆品类增长18.6%,金银珠宝类增长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2%,家具类增长6.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5%。 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83亿美元,下降24.8%,其中进口13.98亿美元,下降18.4%,出口2.85亿美元,下降45.7%。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0.99亿美元,下降31.4%,私营企业4.36亿美元,下降19.8%,外商投资企业1.47亿美元,增长69.8%。 全市实际到位外资2.37亿美元,到位内资220.81亿元,分别增长30.5%和40.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9.4%。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23亿吨,增长24.3%;公路货物周转量114.84亿吨公里,增长22.8%;公路客运量1.04亿人,增长4.7%;公路客运周转量32.34亿人公里,增长4.6%。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96%,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7.49万辆,增长16.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53万辆,增长18.0%。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26亿元,增长1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03亿元,增长10.1%,邮政业务总量1.23亿元,增长1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60万户,下降16.0%;移动电话用户243.78万户,增长12.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3.58万户,增长64.8%。 年末全市共有旅游等级区(点)8家,其中4A级及以上3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8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接待入境旅游者6.89万人次,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67亿元,增长17.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5.8亿元,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2025.69万美元,增长28.4%。 七、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7.03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60.15亿元,比年初增加81.51亿元,单位存款余额326.40亿元,比年初增加48.4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0.03亿元,比年初增加81.0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2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33.05亿元,短期贷款239.31亿元,比年初增加42.89亿元,票据融资41.62亿元,比年初增加5.17亿元。 全市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股票基金交易额712.24亿元,同比下降21.7%;2家期货公司完成期货交易额1258.21亿元,增长43.5%。 全市22家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21.85亿元,增长3.3%,其中财产险收入5.25亿元,增长19.7%,寿险收入14.54亿元,下降2.4%;各项赔款与给付5.94亿元,增长25.0%,其中财产险3.09亿元,增长38.1%,寿险2.58亿元,增长9.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68万人,在校生2.44万人,毕业生0.7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4万人,在校生3.52万人,毕业生1.3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2万人,在校生7.19万人,毕业生2.06万人;初中学校招生4.92万人,在校生13.95万人,毕业生4.8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0万人,在校生30.42万人,毕业生5.2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11人,在校生650人,毕业生4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1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到5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50.56亿元,增长0.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1.21亿元,增长1.9%。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38亿元。全年受理申请专利1147件,增长10.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7件,增长17.3%;授予专利权873件,增长61.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件,增长81.8%。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4项,立项17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5项,立项48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馆和文化馆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年开展各类培训42期,举办各类展览50多期,接待群众60多万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40多万人次,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8万场次。工业题材大型现代花鼓戏《钢之魂》,公演20多场,获省艺术节田汉大奖和5个单项奖。 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5座,教育台1座,城镇有线电视用户20.3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村卫生室348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467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736人,注册护士476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692张,其中医院7130张,乡镇卫生院4562张。 全市共有体育馆16座,运动场23个,游泳池7个,各种训练房859个。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种体育活动300多场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9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2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2个。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5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5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33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4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点矿区11个。年末全市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1.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2%。 全年水资源总量73.4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643毫米,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95亿立方米;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66%;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1天,优良率为95.9%;全市污水处理率达80.4%,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52.24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13.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十二五”以来累计分别削减2.7%、7%、24%和5.2%。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36起,死亡112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45起,死亡6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12人/亿元,比上年减少0.067人/亿元;煤矿百万吨煤死亡人数1.52人,比上年减少1.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07人,比上年减少0.58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437.78万人,常住人口381.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56万人,乡村人口231.65万人,城镇化率为39.23%。人口出生率为13.64‰,死亡率为6.55‰,自然增长率为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