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抚州市统计局 2013-03-26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三大战役”的突破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抚州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全面建设幸福抚州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2.0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93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11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8.4:53.3:28.3调整为18.4:52.8:2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3.31亿元,增长16.0%;财政总收入112.30亿元,增长1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25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2.87亿元,增长31.5%;外贸出口总额104534万美元,增长10.3%;城镇化率40.71%,提高1.8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增长2.4%。八大类消费价格与上年相比呈现“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类上涨4.7%涨幅居首,居住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次,分别上涨4.2%和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0.5%,烟酒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2.30亿元,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90.36亿元,增长18.7%;地方财政收入87.25亿元,增长14.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1.88亿元,增长13.0%。坚持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事业倾斜。其中:教育支出41.83亿元,增长3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09亿元,增长2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41亿元,增长27.4%;医疗卫生支出17.47亿元,增长2.8%;农林水事务支出30.13亿元,增长3.3%;住房保障支出8.08亿元,增长32.3%。 二、农业 2012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283.71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早稻总产量104.74万吨,增长5.3%。糖蔗产量19.04万吨,下降3.8%;油料产量6.09万吨,下降7.5%;蔬菜产量134.44万吨,增长0.9%;水果产量121.40万吨,下降12.8%;茶叶产量0.25万吨,增长2.2%;棉花产量0.36万吨,下降6.7%。肉类总产量31.94万吨,增长1.0%,其中猪肉产量21.87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9.41万吨,增长1.4%。全年水产品产量16.84万吨,增长5.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3.07万亩,比上年增长0.6%。糖蔗种植面积5.57万亩,下降2.6%;油料种植面积45.94万亩,下降14.2%;蔬菜种植面积94.55万亩,增长2.3%;棉花种植面积3.19万亩,下降8.1%。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销售收入增长16%。新增江西省名牌农产品8个,总数居全省第一。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向品牌化、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投入4亿元,完成了79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任务,惠及农户3.28万户12.6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是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强攻工业取得突破的一年。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和省级生物产业基地,东乡经济开发区、崇仁工业园区列入第一批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博雅生物成功上市,实现了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8.75亿元,实际开发面积达到48.24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8.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59.21亿元,增长25.11%,其中抚州高新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3.59亿元。继2011年东乡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首过百亿后,2012年抚北工业园区和崇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新入“百亿列”。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市六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8.13亿元,增长22.01%,其中纺织、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电子四个产业过百亿元。全市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884家,增长4.49%。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户,达到724户。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62.93亿元,增长14.2%,占GDP的比重为43.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31亿元,增长16.0%,增幅全省第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40亿元,增长16.8%;集体企业0.25亿元,下降20.4%;股份制企业104.62亿元,增长3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2.00亿元,增长13.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07.68亿元,增长15.1%;重工业125.62亿元,增长16.7%。 全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0.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0.51亿元,增长22.7%;全员劳动生产率173480元/人(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增长4.4%;实现利税7.32亿元,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2.87亿元,增长31.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31.42亿元,增长32.0%。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1.27亿元,增长28.7%;第二产业投资430.86亿元,增长36.1%;第三产业投资259.29亿元,增长26.1%。 全年工业完成投资430.86亿元,增长36.3%。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分别为71.44亿元、43.65亿元和37.86亿元,分别增长45.0%、177.7%和36.3%。全市全年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69.29亿元,增长30.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7.8%。其中,私营企业完成投资253.72亿元,增长75.5%。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1.0亿元,增长33.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9.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6.09亿元,下降21.4%。商品房竣工面积315.34万平方米,增长40.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64.49万平方米,下降8.6%。 五、国内贸易 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7亿元,增长14.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41.86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8.81亿元,增长15.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是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的主导力量,实现零售额265.96亿元,增长13.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71亿元,增长16.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石油及制品类37.70亿元,增长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