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27 大同市统计局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全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49天,较上年增加2天。全市主城区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实际集中供热面积4300万平方米,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为100%。现有燃气中低压管网1200公里,日供气能力31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户54万户,液化气用户2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290.37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28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黄河供水工程完成投资12.91亿元,日供水能力达到6万立方米。市本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生活污水2573.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2.1%,中水回用118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率达到46%。市区日处理生活垃圾88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

全年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346.63多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三项指标分别达到41.7%、36.88%、13.12平方米/人。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3.2个百分点、2.48个百分点、1.23平方米/人。

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2.31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17千公顷,飞播造林面积2.33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32.44千公顷。

全年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0.08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7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0.462,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零。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35.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7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1.99万人,死亡率为5.9‰;自然增长率为5.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6。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2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41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42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4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3.12平方米。

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均已完成;全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部完成。

社会保障:全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6.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9.3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29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9715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081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9.7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2.49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3.8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59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15万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766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7万人,生育保险基金征缴1808万元。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154.3万人,参合率达到98.57%。

全年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0.18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18亿元,比上年增加0.06亿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6.12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加0.14亿元。

年末各类福利院床位数9431张,收养677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58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35.09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口径与上年相比较。

4.部分指标为抽样调查数据。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公报所涉及的各类社会和部分经济指标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

7.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