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紫云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及市委一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良好机遇,扎实推进“五县战略”的实施。加强薄弱环节,狠抓各项工作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评估,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7602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36127万元,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254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221万元,同比增长12.7%;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61.35:20.51:18.14变化为53.44:12.21:34.35。一产下降7.91个百分点;二产下降8.30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6.21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52元,同比增加341元,增长11.03%。 二、农业 全县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抓好农村经济工作,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化步伐加快,优质烤烟、畜禽饲养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农民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大,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160万元,同比增长11.45%。其中:农业产值24706万元,同比增长5.53%;林业产值4519万元,同比增长2.84%;牧业产值24396万元,同比增长22.5%;渔业产值570万元,同比增长23.89%。 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38594亩,其中:田99512亩,地139082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比上年减少0.01亩,粮食作物播面406866亩,同比下降6.71%。人均占有粮335公斤。 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珠江防护林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结构由上年的47.72:9.57:39.97:2.74变化为44.79:8.19:44.23:2.79。种植业、林业分别下降2.93、1.38个百分点,畜牧业、渔业分别上升4.26、0.05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03吨,同比增长22.68%。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动力8.6万千瓦,同比增长51.4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达20380吨,同比增长2.1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21吨,同比减少29.65%,完成坡改梯面积14015亩,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6700亩,恢复灌溉面积2955.4亩,修建水池、小水窖780个。新增解决人口饮水困难人数14000人。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270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43808万元,同比增长17.24%,实现企业增加值13622万元。同比增长15.42%。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223个行政村通公路157个,村通公路率为70.4%,全县各类项目的实施开始整体推进。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6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8个,全年新增解决越过温饱贫困人口663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新增宏泰化工厂,提高了工业经济的总量,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627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9318万元,工业增加值4412万元,同比增长17.63%;完成销售产值18582万元,产销率为96.1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完成6953万元。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9户,有5户亏损,亏损总额1656万元,盈利4户,盈利708万元,入库税金1236万元,同比增长27.95%。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9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51万元,同比增长29.81%;从投资的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2795万元,同比减少67.18%;更新改造7321万元,同比增长824.37%;房地产投资2400万元,同比增长8.3%。 五、国内贸易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乡镇集市贸易和黄果树商场相继建成,进一步疏通流通渠道,拓宽消费的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购买力显着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88万元,同比增长12.41%,其中:县的零售额11066万元,同比增长13.07%;县以下的零售额12122万元,同比增长11.8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增强。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65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138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95%,旅客周转量532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93%。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88万元,同比增长18.24%;电信业务收入为2208万元,同比增长24.1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7275户(其中:座机11322户,小灵通5953户),比上年增加3895户,电话普及率496部/万人;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24800户,互联网用户增至769户,同比增长167.94%。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通过举办黄果树瀑布节格凸河山地极限挑战赛,加大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推介力度,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50万元,同比增长29.96%。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486万元,同比增长18.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41万元,同比增长10.5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87.82元,同比增长10.14%;财政支出23100万元,同比增长45.93%。人均财政支出667.10元。同比增长45.62%;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032万元,比年初增加1200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391万元,比年初增加671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9247万元,比年初增加19542万元。保险机构增加,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增强,各项保险的业务进一步扩大。 八、文教卫生 年末全县业余文化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广播电视收转站230座,全县电视覆盖率达75.7%,年末全县各类学校164所,在校学生为74572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5567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07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82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17%。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14个,共有病床354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47人。 九、人口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为347600人,其中:男183324人,女164276人,性别比为112:100,当年出生人口5474人,死亡22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5‰;人口出生率为15.75‰,死亡率为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