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20 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51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366亿元,增长37.4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境外投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21.0%。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174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6.56万人次,下降7.6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9.88亿元,增长21.2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2.98亿元,下降2.2%。年末全市拥有三星级以上饭店67家;旅行社154家。

七、交通、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7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公里。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4.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65%;其中私人拥有汽车36.78万辆,增长31.92%。

全年交通货运周转量310.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铁路79.22亿吨公里,增长6.3%;公路228.77亿吨公里,增长12.2%;民航2.38亿吨公里,增长15.0%。

全年客运周转量267.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33.42亿人公里,增长9.5%;公路旅客周转量64.52亿人公里,增长0.5%,民航旅客周转量170.04亿人公里,增长21.1%。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94亿元,增长19.4%;电信业务收入55.70亿元,增长15.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38.20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9.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7.74万户;互联网用户283.5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04万户。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01亿元,增长22.21%。在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19.79亿元,增长5.99%;营业税97.18亿元,增长20.36%;企业所得税31.32亿元,增长23.44%;个人所得税14.95亿元,增长16.4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60亿元,增长23.95%。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192.54亿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07亿元,增长27.31%;教育支出49.77亿元,增长21.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37亿元,增长6.78%;住房保障支出12.18亿元,增长64.67%;医疗卫生支出10.92亿元,增长2.82%;交通运输支出4.97亿元,增长63.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19.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781.46亿元,增长20.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5.97亿元,增长16.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5.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1%,其中,短期贷款943.65亿元,增长24.1%;中长期贷款1866.87亿元,增长17.39%。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79家。全年保费收入7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12.80%;人身险保费收入52.78亿元,增长17.4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71%,其中,财产险13.32亿元,增长48.16%;人身险9.76亿元,增长29.6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底,批准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各级重点实验室32家;拥有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2家。经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3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8.1%。全年专利申请量2973件、专利授权量160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9.9%和26.6%。

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5.99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3.60万人,增长3.6%;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82万人,下降5.0%;普通中学在校生16.89万人,增长1.4%;小学在校生20.02万人,增长1.5%;幼儿园在校生6.61万人,增长6.8%;特殊教育在校生0.05万人,下降2.4%。

新建双语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16所,完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基建项目95个。全年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补助经费3809.7万元,惠及中小学生27万人。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及送教下乡活动,落实农村义务保障专项经费3520.71万元,惠及21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千人宣讲团”下基层宣讲720余场次。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形成78家单位机关文化品牌。新(扩)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121个,在社区(村)放映公益电影8826场次,开展惠民演出300余场次。全面启动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7坊街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达1692个,比上年增长0.4%,其中,医院1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个,其他卫生机构(疗养院)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6万张,比上年增长0.5%,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4万人,增长3.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万人,注册护师、护士1.33万人;全年总诊疗1975.4万人次。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在34个行政村、1个乡,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套;新建“街心花园”健身路径46套。竞技体育成效显着,在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上,我市代表队取得了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2年公安人口年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3.79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6元,增长22.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85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食品支出5297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4%。

全年新增城镇人员就业8.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万人;新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50个。“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09年以前登记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

新(扩)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2.20万人,比上年增加7.2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6.12万人,增加6.98万人;失业保险72.08万人,增加4.09万人;工伤保险71.27万人,增加5.13万人;生育保险61.52万人,增加3.94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6%。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到每月1936元,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每月1140元,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增加社保补贴和生活补助361元。年内3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9742万元,各类专项救助金90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