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8.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轿车44.71万辆,增长23.2%。在全市汽车总量中,私人汽车达到63.68万辆,增长19.1%,其中:轿车40.74万辆,增长24.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1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收入43.3亿元,增长13.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7.6亿元,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7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53.7亿元,增长14.0%。固定电话用户年末为87.79万户,比上年减少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640万户,增加162万户;互联网用户为89.2万户,增加15.3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39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1.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1亿元。 证券市场运行平稳。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44.7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501.9亿元;基金成交额2.8亿元,新增股民0.8万人。 全年保费收入65.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5.6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7亿元。其中:财产险9.2亿元;人身险10.5亿元。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实交税金194.2亿元,增长7.9%,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9.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14.3%,比上年增长22.1%。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88亿美元,增长16%,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61.0%。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亮点,到位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13.7%,占比重13.3%。 (三)对外贸易: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7.2亿美元,下降2.9%。其中:出口14.7亿美元,增长3.7%;进口22.5亿美元,下降6.7%。 (四)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0%。旅游收入1360万美元,增长71.3%。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88万人次,增长33.0%,旅游收入135.0亿元人民币,增长36.0%。2012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73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城镇建设成效显着:2012年,全市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1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970项城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共完成166.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2.6%,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进一步加快推进东部新城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和邯郸东郊热电厂建设,三座污水处理厂和市中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路网升级改造工作,总投资16亿元的四座立交桥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0.6亿元的“三路一场”基本完工,完成19座桥梁的维修改造,改造提升12条支路小街巷;生态水系建设有序推进,总投资54亿元的南湖中心景区、黄粱梦滞洪区扩容和支漳河、滏阳河治理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五河”、“四湖”、“一淀”城市生态水系初见端倪,为建设“北方江南水城”奠定坚实基础。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在省住房保障工作优秀城市、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十佳绿色小区、十佳公共建筑、十佳景观大道、十佳公园等多个奖项中我市均榜上有名。 (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主城区回迁房建设全力推进,已开工回迁房项目80个、开工面积480.1万平方米、4.5万套,分别占应建回迁房面积、套数的81%和79%;保障性住房已开工建设2.2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24.2%,竣工6359套;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3.6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10.2%,竣工1.03万套。 五、冀南新区与经济开发区 冀南新区于2012年10月正式挂牌,致力于打造冀南地区新的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省交界区域现代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产业与生态融合示范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部财政收入32.7亿元,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亿元,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244.2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0.1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24.6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14.3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22元,增长14.4%。 邯郸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部财政收入实现9.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20.5%;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30.6%;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6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增长27.2%。实际利用外资5996万美元,增长48%。出口总值7922万美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增长10.5%。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2012年,全市小学招生18.48万人,初中招生12.55万人,高中招生4.79万人。现有幼儿园1689所,在园幼儿30.74万人,专任教师11331人;小学2058所,在校学生98.39万人,专任教师42713人;普通中学395所,在校学生47.6万人,专任教师35631人;高等院校在校生8.44万人,专任教师33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万人平均在校生为9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7%,万人平均在校生329人;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50人;中职学校万人平均在校生130人;高等院校万人平均在校生85人。 2012年高考,全市参考人数比上年减少4918人的情况下,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30257人,增加52人,本科总上线率为63.6%,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提高19.8个、5.2个和6.15个百分点。本科各批次上线率均有提高。其中,本科一批上线率为13.0%,分别提高3.7个、1个和0.4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上线率为13.2%,分别提高3.4个、1.4个和1个百分点;本科三批上线率为37.4%,分别提高12.8个、2.8个和4.7个百分点。在连续8年攀升的基础上,又有新提高。 (二)科学技术:2012年,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5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53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6项。获得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0项。新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7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80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26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