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临泽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810万元,同比下降24.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8815万元,同比增长157.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4915万元,同比增长19.03%。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20.60:24.71:54.69变化为10.70:43.43:45.87。从投资项目分组来看,农业及生态项目完成投资30162万元,占12.04%;工业、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05135万元,占41.96%;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751万元,占12.67%;社会事业完成投资59350万元,占23.69%;房地产投资24142万元,占9.6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各类汽车2696辆,其中,客车154辆,货车2542辆。全年完成客运量463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客运周转量172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货运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07%;货运周转量143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0.4%。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76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642户,比上年下降22.56%;其中,城区固定电话用户9842户,比上年增长9.29%;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3800户,比上年下降35.29%。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35800户,比上年增长3.66%;互联网络用户13208户,比上年增长32.0%。 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加快。认真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和全国女篮四强对抗赛、民族交响音乐会等活动,“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效应不断凸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3.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68.9%和88.5%。 六、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 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狠抓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投资1.7亿元的浙商中央商业广场开工建设,银先金贸街、新华果蔬交易市场、兰化农产品物流园等商贸物流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37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100万元,同比增长18.1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7437万元,同比增长19.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65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6%;住宿餐饮业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72%。 商贸流通运行平稳。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3户,累计3964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3家,累计355家。有集贸市场9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达15193万元。全县新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累计达130个,新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个,累计达49个,62%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经济组织。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3538万元,同比增长20.9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60万元,同比增长29.68%。财政支出105038万元,比上年增加8820万元,同比增长9.17%。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320万元,同比增长20.0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5136万元,比上年增加32267万元,同比增长14.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为220901万元,同比增长30.85%。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8.16%;人寿险保费收入6108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全年赔付金额621万元,比上年下降14.70%。其中,财产险赔付486万元,增长16.27%;人寿险赔付135万元,比上年下降56.45%。 八、教育、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面落实中职生减免学费政策,职普教育协调发展。现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1079人,在校学生数3284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726人,在校学生数1890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746人,在校学生数5716人;普通小学87所,招生1289人,在校学生数7673人;幼儿园80所,在园幼儿4049人。全县3-5岁幼儿入园率96.8%;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全县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达99.1%,巩固率达99.3%。中小学已配置微机2516台,建成多功能教室496个(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73个)。全县中小学97%以上的教学班实现多媒体进教室,95%的学校实现“班班通”。中小学生机比11.2:1,师机比1.6:1,宽带网络覆盖率100%。2012年高考重点本科录取率突破10%,二本及以上录取率42.5%,高考录取率99.17%,高于全省平均线25.17个百分点。 科技支撑效果明显。年内全县各企业共引进应用科技成果和技术21项,在四化示范村建设和科技兴农中,重点引进21项新技术和35个农、林、牧新品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10个。全年共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2.1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开展科技宣讲147场次,培训科技星火带头人120人,培训星火科技带头人120人,培训农民1.9万人次。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7个乡镇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点79个。县公务网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开设“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二届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12个专栏,完成办公系统功能升级。全年传输文件、通知、邮件20万份(件)。县公务网年访问量达176267次,日均访问量达546次,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用户达18573人(次)。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工团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用户35300户,新增700户,入户率86%。全年共播出广播新闻2984条,电视新闻2315条,制作专题26部,开设各类专栏8个,全年放影电影1236场。全县新建、扩建村宣传文化室7个,累计达58个,占总村数的81.79%。通过周末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及节假日文艺汇演、社火表演、元宵灯展、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个,卫生技术人员6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7人,实有医疗病床795张。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4479户,118839人,参合率98.45%;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40元;共为11940名参合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2512.74万元,全年享受新农合大病补助人数445人,发放大病补助金249.14万元;新农合门诊报销人数294125人,报销门诊资金756.3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