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4 杭州市下城区统计局

杭州市下城区统计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2008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务实为民、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克难攻坚,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

经济总量。以构筑“三位一体”、“2+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做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城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21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53亿元,同比增长1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9.67亿元,同比增长15.2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0:15.44:84.56。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6.48亿元,同比增长16.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72亿元,同比增长15.0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5.92亿元,同比增长1.87%,“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5.58亿元,同比下降1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8.09亿元,同比下降12.26%;销售产值164.29亿元,同比下降11.89%;产销率达97.74%。实现出口交货值29.68亿元,同比下降2.24%;新产品产值51.52亿元,同比增长10.99%;工业增加值36.27亿元,同比增长14.92%;利润总额11.54亿元,同比下降27.24%。

建筑业。建筑业健康发展。建筑业总产值达90.09亿元,竣工产值39.8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7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7.51万平方米。

三、国内贸易

商贸经济持续繁荣。全年实现商贸销售额2610.2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2273.91亿元,同比增长26.06%。社会消费品市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02亿元,同比增长16.7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23.25亿元,同比增长16.5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9.12亿元,同比增长21.27%。

专业市场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8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2个,工业品市场15个,生产资料市场7个,生活要素市场4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80.3亿元,同比增长36.09%(区属口径)。辖区内拥有亿元市场10个,成交额达597.43亿元,同比增长20.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坚持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包括10个市重点项目、11个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在内的“十二大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51亿元(不含地铁建设数据),同比增长0.9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95亿元,同比增长31.40%。

五、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全区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2.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1%;其中自营出口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6%。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外资企业25家,合同利用外资3.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引进内资企业1592家,注册资金112.53亿元,同比增长12.61%。其中引进杭外企业762家,注册资金81.69亿元,同比增长1.08%。引进项目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大项目125家,注册资金95.80亿元,占总引进企业注册资金的85.13%;引进合同资金2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资金33409万美元,占总合同资金的98.09%。

六、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现有各类教育机构76个,其中中学13所,小学18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43所,进修学校1所。名校(园)集团化办学力度不断加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学在校学生1939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027人。积极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8%。

科技。制定实施《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企业31家,新创建省、市、区三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28.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20%,同比增长10.21%。全区申请专利1340件,授权专利844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337份,技术贸易额3.03亿元。

七、文体和卫生

文体。开展“文化超市1+8”服务活动,做精“社区文化月”、“民工艺术节”等群众文化品牌,建成下城区文化体育中心,新建、扩建8个街道文体站、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7个市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10个社区多功能综合健身运动场地,新建和更新25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全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已达到1.17平方米。

卫生。在全市率先启动“核需定支、全额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改革试点,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新建、改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爱心医疗卡”13500张。全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数179个,拥有床位数592个,卫生技术人员1356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894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9417人。2008年全区人口出生率8.12‰,死亡率4.19‰,自然增长率3.93‰。

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4元,同比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9元,同比增长12.2%。

社会保障。加大“五险合征”力度,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698人,净增23573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471.4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4974人,净增21989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439.78%。受理职工投诉1319件,其中立案处理432件,为职工讨薪336万元,仲裁院受理职工劳动争议案件326件,维护职工权益600余万元。

社会福利。完善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落实各类帮扶资金5461万元。开展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为323户困难家庭装修,为1389户困难家庭配置家电、家具。实施残疾人“三百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受理廉租户567户,发放临时家庭困难救助82户24.25万元,市级低保、困难家庭救助圈老人住院补助69人1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