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4-19 中卫市统计局

金融信贷向短期周转方面倾斜。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97.36亿元,比年初增加61.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6.15亿元,比年初增加36.07亿元,增长3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4.53亿元,增长21.5%。从贷款结构看,全市短期贷款比重大增速快,年末短期贷款余额142.2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6.5%,增长38.5%;中长期贷款余额100.32亿元,占39.9%,下降0.1%。

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2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6亿元,增长40.9%;人身险保费收入2.77亿元,下降8.6%;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77亿元,下降9.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33亿元,增长65.9%;人身险赔付支出0.44亿元,下降61.9%。

八、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

城市基础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城市道路长度达458.55公里,桥梁数为20座,道路照明灯盏23964盏。全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为802公里,公交运营线路46条。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数419辆,公共交通客运量达2552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802辆,出租运营客运量达4873万人次。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4.4平方公里,增加1.55平方公里,其中沙坡头区36.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绿地率为17.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2平方米。

供热、供气、供水服务功能增强。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5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全市供气管道总长度291.3公里。天然气用户2.65万户,其中家庭用户2.62万户。燃气普及率达58.7%。全市全社会供水管道长度244.6公里,供水总量为1311.5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253.2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97.7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677万立方米。

九、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1.3%,初中三年巩固率93.8%。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502所,教职工13435人。其中,普通中学69所,普通高中招生8189人,在校学生23695人,毕业生7890人;普通初中招生17478人,在校学生53788人,毕业生18017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7%。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4210人,在校学生11887人,毕业生3092人。有小学校377所,小学在校学生123704人,招生20358人,毕业生数22817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38人。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8448人,其中学前班15955人。

文化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文物管理所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8个。全年全市举行广场文艺演出173场次,图书借阅60810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年内实施农村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201790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分别比上年上升3.9和1.3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5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自治区级51项,争取项目资金1040万元,比上年下降21.6%。安排市(县)级科技创新项目58项。年内全市专利申请量88件,专利授权量51件。全市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9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3个(不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所)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286张,其中医院2469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2.23张。卫生技术人员3689人,其中执业医师1386人,注册护士1176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31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2人。

十、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市6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共淘汰水泥熟料50万吨,水泥60万吨,机制纸4万吨,纸浆6万吨。初步核算,全年全市能源消费量约84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9%,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约1.6%,在上年上升较快的基础上仍呈上升态势,但增幅比上年回落约29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26天,比上年增加10天,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实测大气可吸入颗粒年均值为0.09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9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0分贝。黄河下河沿入境断面总体水质呈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6万吨、0.29万吨、4.23万吨和4.82万吨,分别比上年削减5.7%、12.4%、14.3%和增加3.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9%。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48起,比上年下降2.1%;事故死亡人数67人,下降1.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人,下降16.7%;工矿商贸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17人,增长112.5%。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7人,下降16.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77人,下降24%。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47万人,城镇化率为32.9%。回族人口39.66万人,占35.8%;汉族人口70.76万人,占63.9%。男性人口56.93万人,女性人口53.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84‰;死亡人口0.513万人,死亡率为4.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8‰。

分县区看,沙坡头区常住人口38.72万人,城镇人口18.08万人,城镇化率为46.7%;中宁县常住人口31.97万人,城镇人口12.03万人,城镇化率为37.6%;海原县常住人口40.03万人,城镇人口6.36万人,城镇化率为15.9%。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7元,比上年增长12.6%。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138元,占79.1%,增长12%;人均经营净收入2012元,占11.3%,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722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支出3945元,增长9.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5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27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50元,占纯收入的41.3%,增长20%;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053元,占51.5%,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57元,增长18.4%。其中,食品支出1573元,增长14.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