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乌海市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地区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连续1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13.19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44.51亿元,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GDP达到103242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16355美元。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39%,比上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9.19%,比上年降低1.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0.42%,比上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73.1:26.0调整为0.9:73.4:25.7。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教育支出7.98亿元,比上年增长0.5%;农林水事务支出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交通运输支出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0%。其中,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达57.11亿元,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2.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涨幅较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低于上年8.6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4.4%,低于上年2.2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上涨4.0%,低于上年1.4个百分点;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7%,低于上年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2.4%,低于上年2.1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2%,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8%,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除此以外,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8%,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 2012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7.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9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12万人,减少0.05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0.98万人,减少0.07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5.26万人,增加0.34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24万人,增加0.1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0.06万人,增加0.11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非煤资源型产业比重较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步伐较慢,工业产品产业链延续不够,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下降,增速有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亟待加快,城市服务功能、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比重较低;三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较慢,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弱;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 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793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66公顷,粮食总产量3.80万吨,蔬菜产量6.85万吨,禽蛋产量0.33万吨,肉类产量1.37万吨,牛奶产量0.30万吨,出栏肉猪9.66万头。 2012年大棚瓜果种植面积118亩,比上年下降33.0%;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191亩,下降22.8%,产量1.08万吨,下降23.4%。 葡萄种植面积24795亩,比上年增长19.3%,葡萄产量9356吨,下降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78.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1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6.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4%,股份制企业增长18.2%。产品销售率为93.5%,比上年降低2.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46.6%、炼焦业下降4.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下降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0%、黑色冶金业下降21.4%、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比上年增长1.2%。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十三类中九类上涨,四类下降。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47.14亿元,比上年下降3.1%;实现利润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4%。 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46家,比上年增长了1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房屋施工面积389.68万平方米,下降14.89%;竣工面积179.83万平方米,下降12.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8.8%。 非国有单位投资依然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控股单位完成投资112.2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34.4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7.6%。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286.41亿元,增长29.6%;中央项目完成13.92亿元,下降13.3%;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5.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5%。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908.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房屋竣工面积227.1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2%。 全年开工项目489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05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66.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9.2%。本年投产项目288个,新增固定资产2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 2012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6.35亿元,比上年下降7.0%。商品房施工面积647.03万平方米,增长5.2%;其中住宅420.41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74.15万平方米,下降42.5%;其中住宅56.04万平方米,下降45.8%。商品房销售面积116.33万平方米,增长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6.33万平方米,增长12.5%。商品房销售额50.63亿元,增长1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8.49亿元,增长5.5%。 五、国内贸易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47.14亿元,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7.58亿元,增长22.5%。 居民消费层次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等方面的零售额大幅增长,2012年,我市通讯器材类增长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3%,汽车类增长32.7%,均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