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祁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学赶超、领跑永州”的目标,积极推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县域经济实现大跨越,成功挺进全省二十强。 一、综合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8.83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71.55亿元,增长12.2%。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1.8:38.8:39.4调整为20:39.2:40.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7%、43.3%和54%,分别拉动GDP增长0.3、4.54、5.6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2.1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8.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66%;棉花种植面积0.4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5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05%。全年粮食总产量65.09万吨,增产3356万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7.1%,林地面积154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715吨,油茶籽17043吨,板粟1602吨,木材采伐量11.62万立方米,竹材22.83万根。 在中央和省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9.14万吨,增长3.3%,其中,猪肉7.1万吨,增长3.0%。生猪出栏102.97万头,增长3%;存栏67.06万头,增长12%。水产品产量5.27万吨,增长9.1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7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7.8千瓦;联合收割机达654台,增长29.5%。实际机耕面积达7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95亿元,工业增加值57.33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2.7%。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13.7亿元、增加值35.64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4%。 祁阳经济开发区新增入园企业11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亿元,实现税金1.72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亿元,增长2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亿元。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8.5%。资质等级以上企业13个,完成总产值17.83亿元,增长2.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4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4.01亿元,增长38.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1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90.1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2.03亿元。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41.08亿元;非国有投资79.03亿元。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9个,新开工项目158个。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60个,完成投资58.6亿元。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90.17亿元,增长57.15%;工业技改投入48.8亿元,增长19.1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商品房竣工面积63.89万平方米,销售建筑面积61.47万平方米,销售额17.12亿元。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增长16.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3亿元,增长8.4%。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3.45亿元,增长9.2%;零售业完成28.25亿元,增长16.1%;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6.62亿元,增长14.4%。 全年进出口总额48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4487万美元,增长4.7%;进口402万美元,增长33.1%。 全年内联引资项目59个,引进外资项目8个,合同引资1.99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550万美元。67个项目中,工业项目28个,占总项目的41.7%;农业项目16个,占总项目的23.8%;其他项目23个,占总项目的34.5%。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1亿元。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2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111537万吨公里,其中公路77727万吨公里,水运33810万吨公里;货运量1043万吨,公路996万吨,水运47万吨。旅客周转量102697万人公里,其中公路102182万人公里,水运515万人公里;客运量5045万人次,其中公路4986万人次,水运59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3917.1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496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6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证券保险业 全年全县总收入完成8.16亿元,较去年增加1.36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9万元,同比增加8308万元,增长20%;一般预算支出27.1亿元,增长23.7%。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7%、教育支出增长36.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2.66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32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88亿元,比年初增加5.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9.92亿元,比年初增加0.9亿元;中长期贷款为43.88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 证券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县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家,期货公司营业网点1家。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学校191所,其中高中6所,职中5所,398个班;初级中学35所,548个班;小学145所,1542个班。全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4891人,在校学生达到10755万人;普通高中共招生4726人,在校学生达到13041万人;初中共招生11218人,在校学生达到32277万人。全县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7.25%,2012年参加高考人数4953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785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445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28个,其中幼儿园319所,普通中小学7所,职业学校2所。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9个,实现产值29.8亿元,增长33.8%;增加值9.1亿元,增长28.5%。全年共申请专利245件,授权专利150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3千册;剧场、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25个。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 全年全县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100万元,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15万人,举办体育比赛活动5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