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11 绵阳市统计局

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增长41.1%,其中:国内收入136.8亿元,增长41.1%;旅游外汇收入591.8万美元,增长45.4%。接待游客总人数1921.6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919.5万人次,增长21.5%;入境旅游游客2.1万人次,增长42.3%。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2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663个,到位资金641.1亿元,增长31.5%;引进外资3.48亿美元,增长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5.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增长19.5%。其中:进口总额8.4亿美元,下降4.3%;出口总额13.7亿美元,增长41%。

七、交通和邮电

201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308.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51.6亿人公里,增长11.5%;公路货运周转量60.9亿吨公里,增长16.6%;水运客运周转量252万人公里,下降24.1%;水运货运周转量9.4万吨公里,下降31.7%;铁路旅客发送量457.7万人,增长7.0%;铁路货运量107.1万吨,下降9.4%;民用航空客运量68.1万人次,增长9.4%;民用航空货邮运量8379.4吨,增长6.4%。

2012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24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全年实现通讯业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增长8.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4.9万户,增长1.6%,其中住宅电话63.0万户,增长5.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9.6万户,增长1.4%。国际互联网用户53.5万户,增长19.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3亿元,增长25.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税收收入完成55.4亿元,增长17.4%,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8.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3亿元,增长10%。其中单位存款959.1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0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6.8亿元,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450.0亿元,增长29.1%;中长期贷款616.1亿元,增长1.4%。

2012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产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8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4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人身险32.2亿元,下降4.5%;财产险14.6亿元,增长14.1%。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3.8亿元,增长2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8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8万人,教职工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2万人。

全市有小学438所,招生4.0万人,在校学生2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6所,招生9.1万人,在校学生2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3.1万人,在校学生6.8万人。

全市高校13所。2012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3万人,在校生12.7万人,毕业生3.2万人,专任教师6629人。

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落实无偿资金11993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2项,落实无偿资金395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70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3601件,专利授权171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9.5万册。艺术馆、文化馆304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1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5%,电视覆盖率达98.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2.9%,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98.5%。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报纸印数3280万份。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5个,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执业医师10172人,注册护师、护士8629人,医院床位数2.5万张。

2012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84次,参加人次达374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63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52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12个,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6万吨/日。共实施减排项目248个,其中列入省级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20个,限期治理工业企业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2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较2011年全面下降。

绵阳境内主要河流中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涪江主要支流中,通口河水质优、安昌江水质优、凯江水质良好,各断面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全年监测天数366天,其中,优的天数占67天,良的天数为284天,达标率95.90%,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城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类别要求。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中偏酸性,pH值范围4.84~7.49,酸雨频率3.80%。

2012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7.1%,规模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8%,超额完成省市年度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2.2万吨标煤,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33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8%。

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19起,上升1.5%;死亡212人,下降6.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27起,下降13.4%;死亡178人,下降3.3%。工矿商贸事故24起,死亡33人;火灾468起,死亡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年末总户数201.8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5.4万人,常住人口464.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2091人,死亡人口339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5元,增长15.3%。其中:工资性收入15521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7元,增长11.7%。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5.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2.0%、衣着支出增长13.1%,食品支出增长11.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13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2元,增长4.7%。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2.8万人,当年新增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全市有1.1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6万人;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7.9万人,参合率99.7%;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2.2万人,下降1.8%,农村居民18.9万人,增长3.2%。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672元/月,其他县市区616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7个,床位数2.4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