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嘉鱼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08 咸宁市嘉鱼县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除基金收入外的全地域财政收入)7.75亿元,增收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国税收入2.64亿元,增长19.9%;地税收入3.47亿元,增长40.4%;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64亿元,增长1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86亿元,增长28.9%;其中税收收入3.91亿元,增长36.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68.8%。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12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3.77亿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亿元;财政性存款2.53亿元,比年初减少1.11亿元;单位存款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05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26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8773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寿险保费收入6008万元,比上年下降16.0%。财险赔款支出1748万元,寿险支出1040万元。

八、教育培训

2012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学校46所,教师2841人,在校学生人数3055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337人,小学在校学生160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全县高考、中考综合成绩连续几年稳居全市前列。2012年高考,全县600分以上人数32人,上本科线1247人(其中上一类本科线209人),全县上本科线、高分段、上重点大学的万人比再居全市第一,再创了历史新辉煌。

全年组织各类培训4615人,其中就业前培训1389人,再就业培训642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926人,创业培训65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年末全县有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9.07万册,图书、报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及博物馆展览厅等公共场所,已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共接待和服务群众8000人次。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20余件,在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70件。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达28场(次),观众人数达12万人次。举办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广场文艺汇演等群众文艺演出、迎春团拜会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场(次),特别是二乔公园元宵灯会,规模空前,影响广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着。2012年末,全县数字电视用户28864户,基本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全年在中央级发稿5条,在省级台发稿30条,在市台发稿172条,在嘉鱼台发稿2000多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1215张,卫生技术人员1337人。

体育活动方兴未艾。积极组队参加了全市少儿田径、乒乓球赛,其中田径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分获女子400米、男子跳远第一名;乒乓球获团体总分第六名,熊梦阳荣获乒乓球少儿甲组单打冠军,目前已将其作为特殊苗子选送省进行专业训练,可望实现我县培养体育人才历史性突破。

十、人口与就业

2012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9468人,其中男性192029人,女性177439人。全年出生431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96%,出生率为11.59‰,出生性别比为120.93(女性为100);死亡1508人,死亡率为4.05‰;全年净增人口2809人,自然增长率为7.54‰,比上年提高0.75个千分点。

2012年,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2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44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3.93%,控制在4.0%以内。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嘉鱼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内交通、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不断提高;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城市与村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89.9%,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占7.7%,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82.2%。全县长江干流以及支流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三湖连江水库水质相对较好,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嘉鱼县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1分贝,表明整个城区环境噪声值未超过国家标准。

2012年,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损失17.68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4起,损失9.08万元;火灾事故15起,损失0.9万元;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损失7.7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0元,比上年增加221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9289元,比上年增加1194元,增长14.75%。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2012年,全县拥有收养性单位15个,床位1337张;供养人数1100人。

社会保障体系取得新进展。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0034人,农村低保对象11543人,年发放低保补助金4867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28208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支出5189万元,企业人员养老金支出18333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618万元。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251016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23400人。

注: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数据。

1、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1-12月累计数据;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为1-12月累计数据;

4、年末总人口为2012年公安人口年报数。

5、出生死亡人口数据为计生数据,统计时间为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