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02 承德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优化。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91.8亿元,同比增长138.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0.3%,比去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投资357.5亿元,增长71%。民间投资比重提高,累计完成民间投资603.7亿元,增长31.1%,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6.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由去年的5.4:50.3:44.3调整为今年的6:46:48。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331个,其中,城镇施工项目1180个,农村非农户施工项目15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931个,下降20.4%,占施工项目的69.9%。亿元以上项目299个,比上年增加86个,共完成投资561.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4.9%。双峰寺水库开工建设,总投资5.6亿元的滦河、武烈河流域治理项目列入国家规划,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核准,大唐国际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正式获准上报国家发改委。大项目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53.6亿元,增长15.1%;乡村实现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5.2%。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66.3亿元,增长13.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6.7亿元,增长20.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6亿元,增长16.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8.7亿元,增长18.7%。

各类商品零售额增加。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9.4%,化妆品类增长28.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3%,日用品类增长25.4%,汽车类增长23%,通讯器材类增长18.2%,金银珠宝类增长16.2%,石油制品类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43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020万美元,增长129.6%。年末实有三资企业104家。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家,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合同总金额19860万美元,下降77.4%,其中合同外资额20965万美元,增长130.9%。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其中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95%。

进、出口下降。受国际市场疲软影响,全年进出口总值1524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进口总值1184.7万美元,下降54.6%;出口总值14057万美元,下降13.3%(剔除承钢影响,可比口径全市出口总值增长15.7%)。

旅游业高速增长。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境内游客1976.1万人次,境外游客33.9万人次,分别增长18.5%、8.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28.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收入12194万美元,增长10.1%。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9369.2公里,比上年增加341.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6.4公里,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82.96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7475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公路货运周转量163.68亿吨公里,增长17.39%;公路客运量5050万人,增长5.1%,公路客运周转量27.42亿人公里,增长16.5%;全市最后52个行政村通村工程和275个帮扶村主街道硬化任务圆满完成。京沈客专进入可研报批阶段,承德民用机场获国家批复,试验段通过验收。承秦高速全线正式通车,承张高速开工,承赤高速、张唐铁路建设进展加快,承津高速取得实质进展。

邮政、通讯能力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277.99万元,同比下降5.33%;电信业务总量23.28亿元,增长9.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7.15万户,下降1.6%。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88.99万户,增长9.8%。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34.68万户,增长28.4%。

八、金融和保险业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359.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88.2亿元,增长16.2%;企业存款余额达225.7亿元,增长4.36%。各项贷款余额达971.2亿元,增长13.87%。其中,个人贷款余额达296.2亿元,增长11.69%;单位贷款余额达624.6亿元,增长16.23%。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0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4.82亿元,分别增长12.11%、2.67%。给付赔款9.76亿元,增长22.15%,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6.13亿元,增长30.69%,寿险给付赔款3.63亿元,增长10.3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4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240万元,分别是上一年度的2.4倍和1.9倍。其中《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钒系列合金材料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步法精炼技术生产钒铝合金”等11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区内共组织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12项,复审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市共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2家。各中心通过与京津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科技成果8项,开发与推广共性技术12项;2012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87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共授权专利287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个。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2学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不含石油高专和医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中学122所,小学574所,幼儿园94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1.5万人,在校生人数4.7万人,毕业生1.6万人;普通中学共招生5.53万人,在校生人数16.57万人,毕业生6.06万人;小学共招生4.77万人,在校生24.96万人,毕业生3.46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69万人,比上年增长0.3%。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215个,图书馆11个,剧场、影剧院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4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94.14%;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发射功率23.03千瓦,电视覆盖率96.52%;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3.9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