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北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4-01 黑河市北安市统计局

2003年,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大招商、大开放、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工作主题,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强增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建康发展。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646万元,同比增长8.5%,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59320万元、45270万元、8505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8.8%、增长42.5%、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3%、23.9%、44.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8个百分点、上升5.8百分点、持平。

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工业确立了“工业立市”的主导地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非国有经济健康发展;财税工作稳步攀升;但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业立市的地位还没有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活力差,地方财力依然紧张。

二、农业

2003年,我们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突出发展以两牛为主的畜牧业,大力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豆薯总产量为139738吨,同比下降

46.8%,粮豆薯中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的产量分别为78334吨、47031吨,876吨、4420吨,经济作物中麻类、油料、蔬菜的产量分别为363吨、86吨、110702吨。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面积完成1290公顷,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造林任务。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大牲畜存栏35212头,同比增长27.9%,其中黄牛存栏17553头,同比增长22.2%,奶牛存栏15094头,同比增长57.3%;生猪存栏40226头,同比下降8.2%;羊存栏57266只,同比增长9.9%,家禽存栏352377只,同比下降2.6%,肉类总产量为4448吨,同比下降2.6%,奶类产量为30141吨,同比增长54.4%。

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呈现平稳态势,据乡企局统计数据表明,乡企总产值实现30748万元,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31615万元,同比增长2.0%,纯利润2252万元,同比增长4.0%,税金1048万元,同比增长2.0%。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9175万元,同比下降30.1%,其中农业41751万元,同比下降44.6%,林业4384万元,牧业11940万元,同比增长10.3%,渔业1100万元,同比持平,农业总收入实现82254万元,同比下降17.2%,农业总费用为49000万元,同比下降1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提升了重点企业的运行质量,汽车配件、木制品加工等行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飞龙制药、中程实业、正泰水泥等;继续深化了产权制度改革。今年,统计口径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及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5576万元,同比增长

7.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929万元,同比增长12.8%,利润总额实现-3456万元,同比减亏821万元,税金实现3963万元,同比增长6.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263万元,同比下降6.7%。规模以上市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值为13867万元,同比增长10.7%,产品销售收入13484万元,同比增长16.6%,利润122万元,减利34万元,税金967万元,同比增长18.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132万元,同比增长10.4%。

建筑业发展缓慢。2003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2714万元,同比增长11.2%,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有所好转。2003年,全市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70万元,同比增长10.2%。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681万元,同比下降5.0%;更新改造投资3145万元,同比增长57.2%,其他投资4444万元,同比增长22.3%。

五、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公路客运量77万人,同比持平;公路货运量78万吨,同比持平;铁路客运量为170万人,同比增长6.3%,货运量为67万吨。同比增长

36.7%。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网络遍布全市城乡。全年邮电业务收入为10856万元,同比增长20.1%。全市住宅电话用户69968户,同比增长2.9%。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运行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08万元,同比增长10.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从城乡结构上看,城市零售额为58721万元,同比增长7.3%;农村16287万元,同比增长21.2%。国有经济零售额为12209万元,同比下降13.8%,非国有经济零售额为62799万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限额以上私营经济为5698万元,同比增长3.1%。

市场物价涨幅继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0.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全市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税收征管,完善征管体制,努力扩大财源,增收节支,本级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928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9%;本级一般预算内财政支出2171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6%,加减税收返还及体制上解等因素,当年收支平衡。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3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338564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82080万元,同比增长6.8%;各项贷款余额225373万元,同比增长8.9%。银行现金收入1559377万元,同比增长108.1%;银行现金支出为1584256万元,同比增长109.7%。

保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9042万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97万元,同比增长4.0%。人身险保费收入7745万元,同比增长48.9%。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建维修校舍24057平方米,我市被省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加强了与省内重点院校、科研单位的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29003人,同比下降

16.2%;小学在校生人数33082人,同比增长13.3%。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条,在全省举办的“国家级、省级体育先进县系列体育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广电工作稳步推进,投资270万元对有线电视实施了城区可寻址加解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