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5-29 黔西南州统计局

全年共组织了3次群众体育活动和4场竞技体育赛事。为进一步打造全州户外运动品牌“拓展户外运动,激活神奇峰林”,推动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蓬勃发展,由州人民政府、省体育局共同主办,州体育局、兴义市人民政府、贵州对外交流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2年中国·贵州·兴义万峰林户外运动节”于2012年9月28日在雄奇秀美的万峰林启动。来自州内外的万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分别参加了健身徒步、环万峰林自行车骑行和万峰湖野钓活动。积极向省局争取全民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径工程。2012年完成民生工程乡镇级农体五套,村级农体45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5套;利用体彩公益金购置9套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购置村级农体工程配套器材60套。以发行中国体育彩票获取国家返点创收。至今年12月底全州体育彩票发行总数为1.03亿元,较上年9700万增长了300余万元,超额完成全年1.02亿元的销售计划。2012年体育场馆创收入国库164.73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价后实际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88元,比上年增长12.7%。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沐浴热水器、移动电话等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继续增长。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68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25元,比上年增长18.6%(扣价后实际增长15.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3元,比上年增长19.0%。分支出类别看,食品增长8.5%,衣着增长27.8%,居住增长3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18.9%,医疗保健增长54.1%,交通和通信增长14.8%,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增长53.8%,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35.2%。农村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同比增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7平方米,同比增长4.4%。

十二、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全州年末常住总人口281.2万人,比上年增长0.43%。其中,城镇人口90.46万人,增长7.7%;乡村人口190.74万人,下降2.7%。年末城镇化率32%。全州年末户籍人口为347.92万人。全州常住人口出生率12.58‰,同比下降0.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79‰,同比下降0.41个千分点。

全州年末就业人员155.1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4.24万人,第二产业14.62万人,第三产业26.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1%。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万人,同比增长0.7%。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1万人,比上年下降0.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46万人,比上年下降1.4%。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2001张,比上年下降15.0%。全年收养人数1569人,比上年增长50.7%。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752万元,增长18.0%。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05万元,同比下降92.9%。

十三、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总资源32.7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95公顷。全年国家基建占地596.5公顷,退耕还林还草占地1392.5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6.0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55公顷。

年末水库蓄水总量12622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777万立方米。

全年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3.91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41.82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81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6%。

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77.0%,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5.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71.4%。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万吨,同比下降8.0%;二氧化硫排放量10.34万吨,同比上升18.9%(二氧化硫上升原因为兴义电厂被国家核定为直排)。

全年发生火灾58件,比上年减少15件,损失金额270.41万元,同比下降62.7%。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18件,同比减少16件,死亡87人,同比增加5人,受伤161人,同比减少53人,经济损失金额80.9万元,同比增长46.6%。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全州安全生产事故144起,死亡117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3.8%和15.2%,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23人,同比下降34.3%。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4亿元,同比下降83.9%。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87千公顷,同比下降49.1%。其中成灾面积67.81千公顷,同比下降44.1%,绝收面积18.11千公顷,同比下降64.7%。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城镇和农村非农户项目投资。

5、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个体户,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和个体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