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新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5-29 徐州市新沂市统计局

新沂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改善民生力度。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着增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方式显着转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在苏北乃至全省位次不断攀升,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最终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14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94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9.29亿元,同比增长15.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14.0:43.1:42.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6.0%,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日趋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力做好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887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比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160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7506家,增长25.1%,注册资本233.56亿元,增长37.7%;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26924家,增长11.1%,注册资本21.05亿元,增长60.2%。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效益提升。全市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6.7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8.7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3.58万吨,比上年增加0.92万吨,增长1.5%,其中夏粮29.60万吨,下降4.2%;秋粮33.98万吨,增长7.2%。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造林面积558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0万吨,增长3.4%;禽肉产量3.9万吨,增长11.4%,禽蛋总产量6.6万吨,增长6.5%;牛奶总产量1.8万吨,增长12.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44万吨,增长9.5%。

扎实开展实事工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条件、农村面貌实现大改观。开工建设康居示范村35个,“十路百村”、“五有五无”环境整治成效显着,新建无害化户厕1.37万个、户用沼气池1034个,硬化村庄道路323公里,疏浚河道842条、村庄河塘561条(个),饮水安全工程惠及农村34.86万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现9.90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5.10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3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2.61万千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39个,入社农民14.6万户,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91家,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97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健运行。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30亿元,同比增长58.9%。企业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实现利税77.80亿元,增长79.1%;实现利润44.55亿元,增长82.9%。企业亏损面0.7%,亏损企业亏损额0.28亿元。

先进制造业增长速度加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医药制造业产值8.31亿元,增长21.8%;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34亿元,增长202.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0.46亿元,增长43.4%;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5.53亿元,增长68.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29亿元,增长147.1%。

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5.26亿元,增长7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9%,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53亿元,增长14.5%;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9亿元,比上年增长52.7%。竣工产值27.99亿元,增长7.9%,竣工率达83.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4.69万元/人。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5.4万平方米,增长2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6.19万平方米,降低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4.72万平方米,降低1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9.64亿元,增长21.7%;民间投资106.68亿元,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82.85亿元,增长40.8%,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48.3%。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6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38.4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6.5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38.05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31.38亿元。在工业投资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5.1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1.0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89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9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3.0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45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势头。按地区分,城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5.05亿元,增长11.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6.76亿元,增长25%。按业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3.29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52亿元,增长17.8%。按行业分,汽车零售额2.1亿元,增长33.6%;石油及制品零售额0.89亿元,增长2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0.96亿元,增长3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1.20亿元,增长34.6%;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1.60亿元,增长35%。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出口2.25亿美元,增长45.9%;进口0.58亿美元,下降40.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新批协议外资2.8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0.66亿美元,增长56.6%。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公路里程305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83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08公里。年末公路客运量2105万人,同比减少7.5%,公路货运量2239万吨,同比增长23.4%。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9710辆,净增7597辆,同比增长2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3872辆,净增6815辆,同比增长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