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统计公报 雨花台区统计局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发展转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43亿元,下降31.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0.72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为78.4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39亿元,增长19.9%。三次产业比重为0.2:44.8:5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为65.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71亿元,比上年下降32.5%。其中,农业产值完成0.35亿元,下降28.3%;牧业产值完成0.24亿元,下降40.6%;渔业产值完成0.12亿元,下降25.6%。 三、工业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7.2亿元,增长25.1%;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增长0.3%,重工业总产值266.8亿元,增长27.5%,轻重工业比为7.1:92.9。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48.7亿元,增长54.1%;集体企业8.9亿元,增长15.5%;股份合作企业1.4亿元,增长7.1%;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4亿元,增长2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5亿元,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6.3亿元,增长16.4%。2011年全区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4.2亿元,增长15.4%。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4.6亿元,比上年下降1.4%,新产品产值率达12.3%。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工业产品产销率97.9%;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41.3%;实现利润7.6亿元,增长37.0%。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7%。全区有出口交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7.7%。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3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3.1亿元,下降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14亿元,同比增长15.1%,2011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6.19亿元,增长11.9%。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59.47亿元;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17.19亿元;民间投资完成154.06亿元。 全年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7.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7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 保障房开工面积达35万平方米,竣工49万平方米,安置户数5420户。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0.4亿元。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91.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8.9万人次。年末全区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家。旅游A级景区4家,其中4A级景区2个。各类旅行社6家。 2011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51.71亿元,同比增长27.4%,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28.1%, 六、对外经济及服务外包收入 2011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032万美元,同比增长25.2%,2011年地方外贸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2011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完成83440万美元,同比增长43.4%,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完成48067万美元,同比增长41.8%。 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 2011年我区完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520.55亿元,同比增长69%,新增软件产业企业数达55家,累计277家;新引进软件产业从业人员1.7050万人,累计6.0万人;新增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建筑面积43.13万平方米,累计229.13万平方米;软件产业企业税收13.25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完成49.09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地区生产总值24.2%。软件产业投资16.04亿元,同比下降2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新增认定软件企业数26个,新增认定软件产品72个,截止到12月份,完成专利申请量1706件,其中发明类专利申请量628件,专利授权量67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5件;高新技术企业12个,新增科技创业孵化面积20000平方米,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3家,新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家。 八、财政 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06亿元,增长26.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45亿元,增长19.1%。其中,教育支出3.0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9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亿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在校学生28217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教育部门办:学生24111人。民办:学生4106人。全区现有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11251人。其中:教育部门办中学10所,民办中学(民办实验学校)1所。全区小学16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小学),在校学生14740人。其中:教育部门办小学14所(含九年一贯制春江学校),在校学生12837人。民办小学2所(含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实验学校1所),在校学生1903人。全区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10994人。 全区2011年全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7场,被命名了1家市级示范文化站和33个村(社区)文化室示范点,全年送电影260场、送图书10000余册,送演出200场,全年考古勘探280万平方米。 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7021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7个,其中,医院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11张,其中医院病床93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6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642人。 2011年全区体育场地数209个,体育场地面积45.5万平方米。2011年获市级以上运动会金牌数20块,比上年增加9块。 十、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201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259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6.6%。 全区有环境监测站1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多出8天,优良率达到84.4%。 全区重点工业废水排放量272.2万吨,比上年下降3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3412.8吨,比上年下降26%;工业废气排放量162.8亿标立方,比上年增长4%。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64.87%和99.7%。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13%。氨氮消减率和氮氧化物消减率分别达到6%和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