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2)
2011年3月,我旗博物馆和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成功注册登记;10月份新左旗文物管理所对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呼和诺尔一座新石器时期大型的石器加工厂,进行了考察工作。 我旗乌兰牧骑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举办了多次专场演出,丰富了居牧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2011年旗乌兰牧骑共演出268场,观众人数达8715多人次。 公益电影流动放映及广场大屏幕放映385场次,基本满足了我旗城镇及基层牧民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即将开始的数字电影下乡放映工作奠定了基础。4月份参加了第十七届“金夕年华”系列暨世界杯邀请赛活动并获得金奖;5月份组织辅导的八名业余四胡演奏员,参加了呼伦贝尔市“首届四胡大赛”并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8月份,组织巴尔虎服饰模特队前往锡林浩特市参加“第八届中国蒙古族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图书服务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在硬件设施和馆藏图书不断增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接收及安装调试,建立数据库。“草原书屋”充分发挥了文化惠民的作用。正式向社会各界读者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进行启动仪式。 在各种民族体育竞技赛中,我旗健将先后夺得了多次奖项,12月份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年运动训练管理处来我旗视察验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拟定我旗为自治区青少年训练基地;同时被自治区体育局授予2006—200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牌匾。 充分发挥调频广播先导优势。调频广播蒙语自办节目已覆盖了全旗,每天播出6个小时。电台外宣工作在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全市外宣排名第一,获全市广播电台外宣金奖。到目前为止蒙语新闻外宣在呼伦贝尔台上遥遥领先,汉语新闻也有了较好的突破。在8月份第十二届八省区蒙古语电视优秀节目评析会上,我局选送的电视作品获得新闻类一等奖1个;播音主持类作品获三等奖1个;译制类节目获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今年我局被评为全旗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旗出生人口375人,人口出生率为9.02‰;死亡人口241人,人口死亡率为5.80‰;城镇人口比重达56.4%。年末全旗总人口41728人,增长0.8%。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525人,少数民族人口32464,占全部人口的77.8%。其中:蒙古族人口31536人(公安年报数)。 全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18308万元,增长14.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738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2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17.27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9.74平方米;牧民人均纯收入10804元,增长18.7%,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370元,增长12.94%,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6%,提高2.4个百分点。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6台,电冰箱94台,洗衣机94台,计算机66台、淋浴热水器16台;牧民家庭中农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电冰箱33台,洗衣机30台,摩托车93辆,移动电话240部、摄像机10台、热水器3台、照相机17部。 至年末,全旗社会福利院床位数85张,年末在院人数62人。年末全旗有416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88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附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3.使用本公报数据时,请注意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