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怀柔区统计局 怀柔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2013年5月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亿元,下降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6.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39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66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61.2:34.6变化为4.1:60.8:35.1。 财政:全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3.3亿元和6.4亿元,分别增长31.5%和3.2%;实现企业所得税3.4亿元,下降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6亿元,增长7.4%。其中,用于住房保障、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倍、1.4倍;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事务和金融监管等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79.5%、44.3%和22.6%。 全区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35.8亿元,增长5.5%。 就业:年末全区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88人,比上年末减少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5%,比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3%。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5.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8.4%。全区常住人口的出生率8.8‰,死亡率5.7‰,自然增长率3.1‰。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78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人。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62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85元,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93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5万人,增加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2万人,增加1.1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3万人,增加1.6万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3.9万人,参合率为98.5%。全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80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582人。 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单位21家,床位2590张,收养各类人员413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78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 三、资源和环境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35600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全区总用水量784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1%。其中,生活用水1925.6万立方米,下降0.4%;工业用水842.5万立方米,增长19.8%;农业用水2340.3万立方米,下降2.8%。 环境:全区共有果皮箱799个,环卫机械122辆,机扫面积94.7万平方米。全区污水处理率为66.1%。全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分别为0.088、0.023、0.030毫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1.1%、8%和3.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280公顷,比上年增长9.2%;其中平原造林226.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9%,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76.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绿地达5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8平方米。 四、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区公路里程1601.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1公里,增加6.1公里。 公用事业:全年城镇自来水供应量704.9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生产运营用水35.6万吨,增长87.4%;居民家庭用水216.7万吨,减少3.7%。 怀柔地区用电量达到1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其中,生产用电12.7亿千瓦时,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2亿千瓦时,增长11.2%。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受平原造林带动,林业实现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比上年减少0.4万亩。粮食产量5.7万吨,下降4.4%。其中,夏粮产量0.7万吨,秋粮产量5万吨。 全区农业观光园223个,比上年减少11个;观光园总收入1.5亿元,增长6.8%。民俗旅游农户2303户,比上年增加82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4亿元,增长4.8%。全区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5224亩,比上年减少9.5%;实现收入9339.5万元,增长44.2%。 工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0.4亿元,比上年下降11.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47.2亿元,下降12.3%;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21.3亿元,增长15.9%。产品产销率为101.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食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和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9%和37%。 建筑业: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本市完成产值41.7亿元,增长10%;外埠完成产值44.7亿元,下降4.4%。本年新签合同额34亿元,下降23.2%。 六、新产业 全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吸纳从业人员6455人,与上年持平;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增长13.6%。 七、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8亿元,下降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亿元,增长3.3倍;第二产业投资26.8亿元,增长44.4%;第三产业投资104.5亿元,增长4.8%。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住宅投资26.7亿元,增长93.9%;写字楼(办公楼)投资2.4亿元,增长50.8%;商业及服务业等经营性用房投资4.1亿元,下降8.6%。 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