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青田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县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市区除外)。分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分别增长了32.4%、21.6%和39.4%。财政支出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4.4亿元,增长15.9%,其中,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了7.0%、112.4%、7.2%和39.4%。 “金融强县”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设立全国首个村级外币代兑点,新设小额贷款公司1家,荣获“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2012年末,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为268.9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7.2亿元,增长19.3%,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为168.0亿元,增长10.7%,存贷比为62.5%。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7亿元,增长5.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7所,招生6637人,在校生19068人,毕业生6339人;职业中学3所,招生1398人,在校生3575人,毕业生858人;小学32所,招生6115人,在校生29546人,毕业生4312人。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9%,巩固率99.9%,全县初升高比例为92.5%。年末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15812人。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4.0%。全县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2.2%、99.7%、99.8%、95.9%。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全县高考第一批上线242人,比上年增加55人,实现第一批上线总人数和第一批纯文理人数连续5年逐年递增。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县的若干意见》、《青田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县的若干意见》等多个科技政策、规划,为青田县科技事业发展搭建了较为扎实的制度平台。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01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已公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家,还申报了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绿谷精英和创业创新团队2个;县域科技成果丰硕。2012年,共有9项省级以上工业项目获立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项,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5项,共有26项市级以上农业项目获立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科技特派员专项16项,市科技特派员专项5项。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深化。全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80件和243件。 九、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数2个,剧场、影剧院数3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到18.5万册。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6个,妇幼保健所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636张。卫生技术人员13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63人,注册护士61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2012年末全县有28.1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2%。 十、环境保护 全面启动与推进生态县建设。制定并出台了《2012年青田县“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绿色创建专项行动工作计划》,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新增省级绿色家庭3户,市级生态村57个;《青田县方山乡稻田养鱼精品园》获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吴坑乡大仁村、高市乡洞背村获首届丽水市十大美丽生态村称号;进一步优化服务,实现项目审批提质、提速。制定并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提速后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86%以上,项目审批天数从295天下降至37天,事项即办件率达到64%;全县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水系各监测断面年均值均达到相应功能要求,小溪、大溪及瓯江其他主要支流水质优于II类水。省控、市控、县控、交界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成效,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全部得以实现。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5213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747人;全县男性人口269711人,女性人口251640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00(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6491人;死亡人口2834人。 2012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含私营)为130285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44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53.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1平方米。 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14所,床位总数达到了1842张。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五保对象475人,已集中供养对象421人,城镇三无对象103人,已集中供养10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99.0%。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457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94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79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49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397人。全县共有低保对象13311人,其中城镇676人,农村12635人,城乡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为425和272元/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国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在全县统计范围之内。 (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