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嘉善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水平有所回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1.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出口22.9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进口8.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1%。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事业稳步推进。2012年,完成货物运输量3173万吨,比上年下降4.8%。货运周转量360373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6%,其中公路16906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水运19130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9%。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450万人,客运周转量36416万人公里。年末境内等级公路里程为781公里,比上年增加11公里,高速公路37.29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电通信业务收入6.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为17.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其中住宅电话用户为10.74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66.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5%。年末互联网用户为11.9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扩大。2012年末,全县共有金融机构13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5.30亿元,比年初增加32.53亿元,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53.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75亿元。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43.68亿元,比年初增加37.4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7.00亿元,比年初增加27.11亿元,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储蓄余额达到58865元,比上年增长13.3%。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38.63亿元,比年初增加30.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为215.62亿元,比年初增加29.22亿元;中长期贷款为117.23亿元,比年初减少1.38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县10家主要保险公司全年承保额905.35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财产险承保额902.58亿元,比上年下降6.2%,人寿险承保额2.77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全年保费收入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人寿险保费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总额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科技三项经费5462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列入县级以上的各类科技项目416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305个。全年有255个新产品和科技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其中通过省级鉴定、验收的有188个。全年有5项科技成果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年末有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214家,比上年末新增20家。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178项,技术成交额3017万元。全县授权专利1253项,其中发明45项,比上年同期增加23项。全年举行科技培训班225期,共培训11247人次。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2年,小学在校学生260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12965人,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学生巩固率均达到10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为99.07%,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33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137人。高考报名人数2557人,高考上线率为92.45%。高等教育发展稳定。2012年,在电大就读的本、专科生4627人,其中本科925人,专科3702人;全年毕业779人,其中本科104人,专科675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702人,毕业5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向上。2012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文化馆面积达到5963平方米。年末,有图书馆1个,面积达到8532平方米(包含分馆面积)。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1.80万册,比上年增长61.8%。广电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县接装有线电视用户终端19.39万个,其中数字电视终端18.42万个,模拟电视终端0.97万个。播出数字电视节目69套,模拟电视节目37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12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56个,医疗床位1730张,社区卫生服务站105个,医生721人,注册护士802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5.66万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12年,全县拥有体育场馆5个。全年共举办县级体育竞赛33次,参赛人数为1.32万人。有510名运动员参加省、市体育竞赛,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92.5枚、银牌35枚、铜牌29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2012年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有362天,比上年增加18天。年末有规范化饮用水保护区2个,烟尘控制区3个(25.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2个(21.91平方公里)。2010年嘉善县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并于2012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至2012年末,全县9个镇(街道)均获得省级以上生态镇(街道)称号,其中7个镇(街道)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2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已通过省环保厅核查;92个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 十二、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7.67‰,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计划生育率为99.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5978人,比上年末增加7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070人,比上年末增加1147人。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有职业介绍机构17家,提供就业岗位38678个,比上年增加3000个。全年举办劳动交流165场,比上年增加51场。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2期,培训结业11885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05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496元,比上年增长12.0%。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97: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58.20平方米。2012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7%和29.1%。 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54万人,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离退休人员5.54万人,比上年增长19.8%。全年发放养老金7.72亿元,比上年增长76.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0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28万人,比上年增长9.1%。有793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共发放失业保险金644.40万元。 民政事业持续发展。2012年末,全县城乡有敬老(福利)院11个,年末床位数2588张,比上年末增加343张,年末在院人数1523人。年末社区服务设施数427个。城乡居民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708人和3145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82人和239人。全县县镇两级共发放低保金112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