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苍南县统计局 (2013年3月30日) 2012年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发展遭遇较大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县攻坚克难、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双海双区”战略,积极打造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2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25.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3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4.02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16亿元,同比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24883元,增长9.2%(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48.7:43.5调整为7.8:47.3:44.9,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24883元,不变价增幅9.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3942美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31.48亿元,首次超过30亿元,同比增幅为6.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8.83亿元,同比增长8.0%。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47.8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49.38亿元,同比增长9.6%,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19063元,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8897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68元,同比增长12.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2缩小到今年2.50。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40.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3.97亿元,同比增长1.6%;林业产值0.75亿元,同比增长1.1%;牧业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4.4%;渔业产值为19.79亿元,同比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58亿元,同比增长12.1%。 粮食面积产量下降,经济作物种植形势良好。全县种植业的粮经比例由2011年的71.3:28.7调整为69.7:30.3。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5.59万亩,同比下降0.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75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下降2.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7.74万吨,同比下降3.1%。蔬菜产量略有下降,水果、茶叶等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业生态建设加大投入,林业产业加快发展。2012年全年各级财政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1698万元,全年造林面积1468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万株。森林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建成省级油茶示范园区1个2500亩、省级油茶精品园1个1100亩,建有苗圃42家。林产品知名度持续提高,获得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2个、优质产品奖2个,兴林富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畜牧业生产平稳,生猪存出栏实现增长。2012年生猪价格在经历二、三季度下跌后,四季度又有回升,规模养殖户去年盈利可观,今年信心不减,而且去年的规模扩张促进今年生猪生产。2012年生猪生产基本平稳,存、出栏实现增长。2012年,我县生猪年末存栏12.51万头,同比增加13.0%,其中能繁殖母猪年末存栏1.06万头,同比增加15.5%。肥猪出栏17.65万头,同比增加5.6%。2012年肉禽养殖有所反弹,2012年,家禽出栏121.36万只,同比增长21.4%。 渔业生产实现增长,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据渔业部门统计,2012年我县水产品总产量20.33万吨,同比增长9.8%,其中海洋捕捞17.84万吨,海水养殖1.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5%和3.6%。;淡水捕捞612吨,淡水养殖6030吨,同比分别下降38.9%和7.2%。海洋捕捞产量中,鱼类产量6.86万吨,贝类498吨,头足类7457吨,同比分别下降14.2%、6.92%和27.7%。虾蟹类产量10.18万吨,同比增长47.0%。海水养殖面积4921公顷,同比下降1.6%。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全县共有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创建点9个,其中渔业主导示范园区4个,渔业精品园5个。2012年,1个精品园通过省级专家现场考核验收,2个精品园通过市级验收。 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强。2012年,全县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27家,资产总额达28亿元,出口创汇额4093万美元。蘑菇、水产、农贸综合市场交易额58亿元,利税1.65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全年已签订或达成合作意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浙商回归投资农业项目4个,本地工商资本与台商合作投资农业项目3个,已完成投资1.3亿元。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全县今年共投入扶贫开发建设资金一亿元,培育开发项目650个,发展特色农业示范村13个,新建农业基地面积8685亩,覆盖175个低收入集中村,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7800户,6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共筹集落实672万元发展资金,发展17个项目,带动314户低收入群众发展生产。积极动员低收入农户下山异地搬迁,今年新建移民小区2个,移民点3个,实现286户1066人下山,引导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人口向中心镇集聚。 “三分三改”工作全面推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我县严格按照“两个80%”的指标任务,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强势推进股改、地改工作。通过出台政策、召开工作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及考核督查等办法。2012年,全县774个村完成股改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率99.74%;732个村完成地改工作成立村土地合作社,完成率99.73%;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3.0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2.8%。 “两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今年陆续完成灵溪、龙港、马站等8个乡镇的3.34万亩建设。2012年的1.87万亩指标任务已落实到位,并已经完成前期的测量工作。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我县建成并通过验收省(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省(市)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0个、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1个。目前全县省(市)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增加到14个、省(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增加到2个。 农民培训工作成绩斐然。2012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7339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931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579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820人,共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5367本,有效转移就业4121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我县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全县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8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轻工业产值117.3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重工业产值120.68亿元,同比增长4.8%。全县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34.6%,实现销售产值234.22亿元,同比增长2.8%,产品销售率为98.4%。实现新产品产值7.9亿元,同比增长4.6%。出口交货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