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6-01 扬州市邗江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需求总体稳定。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15亿元,增长15.5%。分地域:城镇实现零售额180.9亿元,增长15.6%;乡村实现零售额6.3亿元,增长10.2%。分行业: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增长14.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9.4亿元,增长15%,批发零售业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8.9%,处于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8亿元,增长17.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亿元,增长21.1%,增幅高于批发零售企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六、双资利用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围绕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邗江4.17招商推介会、北京、上海、深圳名企联谊会以及台湾招商活动,加大招商资力度,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4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3.48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总额14.23亿美元,增长18.8%。

民资发展稳步推进。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281户,新发展私营企业2534户,有限公司实到注册资本金80.16亿元,新注册(增资)亿元以上公司24户,申报新开工总投入亿元以上民资项目22个,其中总投入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优化创新平台。邗江经济开发区获批“江苏省扬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成省数控机床特色产业基地。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创成省“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基地。发挥中科院扬州中心和江苏(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两大创新平台优势,围绕智能化装备、智能电网、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主导和新兴产业,已设立21家高校院所研发分支机构。引进创新人才。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政策环境,引进省高层次创新团队1个,省“双创计划”人才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名,成功组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药物与食品安全研究院,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智力支撑。创新成果涌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4.58亿元,增长18.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4.47%。新增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27家,总数达83家。全区新增省级以上品牌18个(件),发明专利授权102件。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实施高中教育“星级”提升工程,新增省优质公办幼儿园4家,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加固中小学校舍1.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学校操场塑胶化改造8片,瓜洲中学初中部新校区建成使用。2012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98所,在校学生7.68万人,毕业生1.29万人。全区高考本二上线人数增加7%。

八、文化体育、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建成村级文化健身广场44个,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第三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百团舞邗江”等活动。深入开展文体惠民“四送”行动,累计配送电脑66台,拉杆广场音响40套,图书15000册,书橱150节以及广场健身器材若干,使镇村文化设施资源进一步充实。组织送戏下乡进社区8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1318场。开展了元旦长跑、全民健身日、区级机关运动会系列活动,承办了CUBA全国男子篮球联赛。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258个,拥有病床678张,卫生技术人员126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中医)563人、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139人,注册护士558人。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99种基本药物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新农合人均筹资300元,全年参保26.4万人,参保率100%;卫生保健知识入户率100%,儿童预防接种率稳定在98%以上。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0%。双桥街道创成扬州市首家“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街道。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加大生态建设投入,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创建考核验收,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家。强化污染源监控,关闭“五小”企业19家。实施循环经济项目4个、节能改造项目20个,创成节能示范企业4家。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COD削减230.95吨,氨氮削减4.81吨。加快交通要道绿化和生态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9218亩、城区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总户数178721户,户籍人口56.17万人,常住人口68.6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81.93%。登记出生人口6110人,出生率10.9‰,死亡人口4114人,死亡率7.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57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7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13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4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47部、113台,恩格尔系数为33.1%。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180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275元,增长10.1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0.41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44部、72台,恩格尔系数为37.78%。

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积极鼓励就业创业,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46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9100人,完成创业培训850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扩面征缴1.5万人次,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3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2.3万名被征地农民转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项补贴资金2451万元,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30家。加强市场监控,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每人每年5652元,实施医疗救助328人,完成45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镇级残废人养中心4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累计为1.3万名老人发放尊老金,新改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59家,区社会福利中心顺利建成。住房公积金扩面1.15万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超2亿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