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38900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128242万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7493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3亿元,增长23.1%;电信业务收入3.7亿元,增长9.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4.1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8.5%。其中住宅电话8.4万户,下降10.8%;公用电话1.05万户,下降3.7%。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60.8万户,增长28.0%。国际互联网用户数9.4万户,增长15.5%。电话普及率达112.5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部21.2/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91.2部/百人。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0.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8.88亿元,增长11.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20.6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9亿元,增长30.9%;接待海外游客1583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9.3万美元。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76.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36.5亿元。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21.3%;人身险保费收入2.9亿元,增长0.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5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0.5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5所,招生2.25万人,毕业生2.54万人,在校学生8.95万人,教职工6314人。其中小学50所,招生5434人,毕业生5848人,在校学生3.40万人,教职工1690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24所,招生5649人,毕业生7320人,在校学生1.79人,教职工1842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1%;普通高中8所,招生4219人,毕业生4328人,在校生1.28万人,教职工938人,普通高考上线率84.3%;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招生1956人,毕业生1639人,在校生5419人,教职工266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83所,招生4773人,毕业生5855,在园幼儿1.82万人,教职工152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7人,教职工7人。 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4.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8平方米,生均图书25.8册,校均规模680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5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1.2平方米,生均图书51.3册,校均规模745人。高中生均占地面积50.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7.4平方米,生均图书30.9册,校均规模1598人。 2012年,财政科技拔款7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6%。 2012年,全市新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0项,市级14项。获2012年度市科学技术奖1项。新培育创新型企业14家,累计达3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43家;认定省科技型企业11家。企业研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只。年末拥有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家。全年专利申请988件,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发明112件,实用新型478件,外观设计398件。专利授权897件,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发明31件,实用新型475件,外观设计39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收馆图书总藏量135.4千册,博物馆古籍20千册。剧院、影院2家。县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放映广场电影和农村电影4502场,观众达138.3万人次。 全年共举办县级以上运行会3次,考上体育院校7人。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37金、48银。年末共有体育场馆6个(含达到规模的学校体育场馆)。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2个(不含村卫生室、诊所、服务站),其中医院16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1389张,其中:医院床位1040张、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中心34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6人,注册护士858人。 全年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2926例,发病率为527.3/10万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24‰、5.28‰。“五苗”接种率99.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出生人口6620人,出生率9.94‰,死亡人口7190人,死亡率10.8‰,人口自然增长率-0.86‰。年末户籍总人口66.60万人,其中男性34.68万人,女性31.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6万人,农业人口53.54万人。年末全市总户数22.75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93人。据201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56.47万人。 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8元,比上年增长14.9%(见图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1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4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5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21元,比上年增长12.2%(见图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48元,增长13.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房面积65.4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5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97万。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0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56万人。 年末在册低保对象15781人,其中,城镇902人,农村14879人;共发入最低生活保障金4282万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425元和255元。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院(含敬老院)共21个,床位2710个。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 全市水资源总量17.53亿立方米。全市共有5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508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5308亩;更新造林1200亩。年末森林面积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48%(含灌木林)。 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3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截止年底,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III类以上比例为80%,比去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2012年末,共有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设计能力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80.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