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润州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7-04 镇江市润州区统计局

2012年,润州区上下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对标找差、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负重拼搏,创新实干,发展呈现活力迸发、争先奋进的可喜态势。

一、综合

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4亿元,增长12.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1.77:57.22。

全年财政总收入29.65亿元,增长12.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91亿元,增长21.88%。

二、农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4.02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千公顷,同比下降0.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油菜籽播种面积0.32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62千公顷,同比下降0.04%。全年生猪饲养量3.2万头,同比增长1.32%,肉类总产量3989.8吨,同比增长1.52%,家禽饲养量19万只,同比下降8.11%,水产品产量3956吨,同比下降0.5%。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见表1。

润州区紧紧围绕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2012年投入600余万元,完成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1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22%。官塘桥街道重点抓好慧新生态园与平山村大棚及南山茶研所设施建设,其中慧新生态园建设面积130亩,建设高效鱼塘20亩、果树40亩,茶叶30亩,温室花卉5亩,绿化树木30亩。平山大棚主要进行了草莓与食用菌扩建,南山茶研所进行了茶叶棚架、遮阳网、防霜扇等设施的投入。蒋乔街道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东山进行草莓与食用菌扩建,七里街道主要对原有的果树品种进行改良,扩大了葡萄基地。全区6000亩养殖水面以异育银鲫主混养和螃蟹生态养殖为主推技术,全部实现了高效化生产。

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1208.7亩,其中江滩工程造林600亩,一般性造林630亩;完成村庄绿化达标5个,已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完善农田林网2500亩;完成四旁绿化11.01万株。

2012年共新申报金莲纯正香油、惊春灵芽、五峰迎春等绿色食品6个,对10个到期的无公害农产品及时进行复查换证。新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面积3180亩,全区“三品”总面积达12988.35亩,占耕地面积的95.5%。

全年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动工日2.7万工日,完成土方量24.3万方,投入资金259.78万元。全年疏浚县乡河道3条,疏浚长度9.7千米,长效保洁18千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72吨,农村用电量7345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85.75亿元,增长2.0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完成总产值12.23亿元(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下同),比上年上升8.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69.91亿元,下

降4.32%。其中,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58.82亿元,下降14.56%。分行业看,船舶及配件制造行业实现总产值51.09亿元;电子电器行业实现总产值39.22亿元;小型工程机械行业实现总产值17.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2。

全区工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8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税17.22亿元,增长1.90%。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36.61亿元,同比增长4.89%,施工面积505.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1-12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8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产业投资完成113.17亿元,同比增长59.6%,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完成35.26亿元,同比增长40.4%,增幅位列第一;服务业投资完成183.6亿元,同比增长20.7%,投资总量位列第一;新兴产业完成34.03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位列第二;服务业产业投资完成77.91亿元,同比增长59.9%,投资总量位列第一;房地产投资完成51.86亿元,投资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9.8%,增幅位列第二。

1-12月,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51.86亿元,投资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9.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商品房销售面积7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8%,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44.21亿元,增长28%;零售业零售额42.08亿元,增长2.9%;住宿业零售额1.16亿元,增长4%;餐饮业零售额7.35亿元,增长39.3%。市场交易活跃,年末拥有亿元贸易市场4个,分别是:镇江九州国际装饰家居广场有限公司,黄山市场物业管理中心,镇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成交额322.85亿元。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96亿美元,其中:进口2.04亿美元,出口7.92亿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8家,工商注册实际到位外资16092.8万美元。

六、科技和教育

全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3571万元,增长11.59%,教育事业费总支出36084万元,增长10.95%。

全年立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30项,争取经费2534余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年末,全区共拥有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各1个,累计建成孵化面积36万平方米。全年共申请专利134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1件;专利授权788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0.88%,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10%。

年末全区拥有小学16所,在校学生11539人,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3190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100%和100%。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100%。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1所,在校学生2068人。年内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41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区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区级演出、展览12场。组织文艺下乡、下基层演出40场次、送电影160场。全区文艺创作者在市级以上获奖作品320余件,在书画、美术、舞台文艺等方面发表作品180余件。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床位47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44人,其中执业医师203人、注册护士196人、药剂人员44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同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