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宁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年,宁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踏实苦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统筹闯出新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变化显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8.7亿元,同比增长1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7.4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0.6亿元,同比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5954元,比上年增加21.6%。 从产业结构上看,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由去年的29.5:38.1:32.4调整为31.1:36.6:32.3。 二、农业 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7.2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9万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3.9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9.2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为2.5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为2.1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0.03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为0.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达108.1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7.5%。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万吨,比上年增长25.2%;全年水产品产量达0.76万吨。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33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4334公顷,育苗面积28公顷,全年完成中、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381公顷。 全市年末机械总动力达6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40352台,比上年增长0.8%。化肥施用量(折纯)23336吨,同比增长4.1%,农村用电量1144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10.7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利税总额63439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9427万元,税金34012万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2961万元,比同期增长25.7%。施工面积1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6%;房屋竣工面积1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105.4亿元,房地产投资9.7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2.2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总周转量增长速度为10.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2亿元,比同期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4.5亿元,比同期增长30.8%;住宿业零售额0.7亿元,比同期增长18.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2.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增长1.9%。 七、对外经济 2012年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662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其中出口创汇1533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 全年实际利用域外资金7346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9%。 旅游业继续稳定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67.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创造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8.5%。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92728万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地方财政支出2179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 金融运行形势较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7所,普通中学在校生为20997人,比上年减少1948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为1185人;普通小学59所,在校生为22033人,比上年减少512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为79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为4480人。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共有专职文化事业机构9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发射机3部,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6.3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共有卫生机构481家(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1242张,卫生技术人员3140人,其中执业医师565人,注册护士62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共举办市级各类运动会17次,参加人数约17.5万人,经常参加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总人口为4346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373人,占总人口33.4%;农业人口289300人,占66.6%。全市男性人口为218620人,女性为216053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426人,出生率为7.9‰;死亡人口3959人,死亡率为9.1‰;全年净增人口-533人,自然增长率为-1.2‰。 全市生育符合政策率为93.38%,共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数1312人,共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人数152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6元(新口径),比上年实际增长25.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56元(新口径),比上年实际增长14.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2.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9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096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有9101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3.8万人,参合率为99.7%。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