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4-09-29 济南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485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9.1%。新签合同利用外资项目35个,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8.3%。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48项,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5项。
 
综合保税区通过封关验收。年末全市九家省级及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0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7.8亿元,增长10.7%;实现利税214.7亿元,增长25.6%。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一院三馆”[8]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9个县(市)区两馆[9]
 
建成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各县(市)区均建成一处标准化电子阅览室。745个规范化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全部建成。市属艺术院团演出1846场,收入1405.6万元。举办“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广场文化活动500余场,观众达600余万人次。举办公益演出336场,组织公益艺术培训、基层文化辅导班700余次。放映农村(社区)公益电影5.7万场次,为900个农家书屋更新了图书、200个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96场,观众66万余人次。
 
年末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站)及群众艺术馆154个;城市电影院25家,全年放映26.3万场,增长16.4%,观众592.3万人次,增长22.8%,票房收入1.8亿元,增长28.6%;博物馆11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其中,国家级21处。年末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163.2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6.5万户。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53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个。卫生机构床位4.5万张,增长1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万人,增长30%;执业(助理)医师2.3万人,增长16.8%。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病床6.5张,增长10.9%;每千人拥有医生3.3人,增长17.9%。
 
济南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77枚,银牌141.5枚,铜牌124.5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72枚,银牌31枚,铜牌34枚;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24枚,银牌10枚,铜牌3枚。举办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29次,参与人数100万人次;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743人,其中,一级23人,二级581人,三级1139人。
 
九、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38.3亿元,增长2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8.2亿元,增长57.4%;第二产业投资907.9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投资1632.2亿元,增长19.3%。全市民间投资1641.1亿元,增长27.2%。
 
年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16个,增加129个。其中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851个,增加188个。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279.2亿元,增长31.0%。其中:市政道路投资64.9亿元,增长5.1%;公共设施投资87.5亿元,增长85.6%。省会大剧院、场站一体化、腊山河整治、景观绿化等工程全部实现了进度目标,二环西路道路工程如期建成实现全线通车,确保了“十艺节”的圆满举办和参演节目的顺利展演。
 
全年工业投资806.0亿元,增长2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48.2亿元,增长22.3%。在建亿元及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32个,增加71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21.2亿元,增长8.7%。其中住宅投资513.5亿元,增长15.5%。
 
十、城市建设[10]、环境保护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470.6平方公里,增加12.6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建绿地705万平方米。年末绿地覆盖率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量5.2万吨,下降12.2%;天然气供气量5.5亿立方米,增长24.1%;管道煤气供气量3000万立方米,下降30.2%。集中供热面积10132万平方米,增长8.1%。自来水供水量3.0亿吨,与上年持平。
 
2013年,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91微克/立方米、93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108微克/立方米。每月对地下水监测的24项指标中,总硬度为331毫克/升,下降0.3%;硝酸盐氮年均浓度为6.75毫克/升,上升1.4%;氨氮年均浓度为0.052毫克/升,上升10.6%。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为23.5毫克/升,下降12.3%;氨氮年均浓度为4.16毫克/升,上升15.9%。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分贝,上升0.5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3分贝,上升0.2分贝。
 
十一、社会保障
 
全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合计304.3亿元,增长13.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8.6%,提高1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0.2万人,增加15.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3.2万人,增加9.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1.1万人,增加0.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0万人,增加8.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5.7万人,增加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7.8万人,增加4.8万人。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人均每月450元提高到480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8万户、3.3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4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2300元提高到2500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6万户、7.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2亿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4200元提高到47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29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325.1万人,受益816.9万人次。
 
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37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078套;经济适用住房(企业集资建房)1811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竣工2938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