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82亿元。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8478万吨,增长6.7%,货运周转量348.74亿吨公里,增长20.1%;发送旅客4039万人,增长4.6%,客运周转量19.97亿人公里,增长2.6%。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307.55万人,增长16.2%,到达旅客312.98万人,增长13.4%;货物发送1.8万吨,货物到达425万吨。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219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6.1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8.7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4.65万辆。
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3.05亿元,增长10.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9.78万部,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74.64万户。
八、旅游和金融业
全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671.9万人次,增长26.9%,实现旅游总收入204.8亿元,增长24.1%。其中:境外游客28.01万人次,增长21.5%,旅游外汇收入6630万美元,增长20.9%;国内游客2643.9万人次,增长27.1%;国内旅游总收入200.7亿元,增长24.3%。
全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41亿元,增长1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92.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7.6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4.73亿元,比年初增加147.22亿元,同比多增27.8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506人,在校生17711人,毕业生4898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4283人;在校生50107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23203人,职业高中学校22918人;毕业生14387人。普通中学招生88704人,在校生256767人,毕业生84387人。普通小学招生83643人,在校生413973人,毕业生56031人。幼儿园招生107507人,在校生171981人,毕业生72715人。
全年全市申请专利1520件,比上年增加779件,增长105.1%;授权专利659件,比上年增加214件,增长48.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14个。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2个,电视台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1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9个,疾控中心14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913人,其中医生6883人。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813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6915张。
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在省级青少年比赛中达优100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5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6.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43万人,出生率为13.23‰;死亡人口3.05万人,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6.95‰。全市城镇化率为43.13%,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29.99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8.32元,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为43.0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41.69平方米。
全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62万人,工业园区定向培训5.48万人,创业培训1.18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29万人。共有22.0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47.99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42.80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9.82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81.60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全年全市征缴失业保险6592.25万元,工伤保险6922万元,养老保险16.15亿元。城镇有9.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
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福利收养单位251个,收养床位20460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1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全市拥有14个环境监测站,全市用于当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总额9.41亿元。全市设15个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设3个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无变化;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100%;全市酸雨监测设2个点,全年酸雨(PH值≤5.6)频率为67.8%,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了1.4%,PH年均值为4.50,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无变化,酸雨污染仍较严重;全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设50个监测点,道路交通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4分贝,声环境质量为较好,道路交通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0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与上年相比,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均值上升了1.2分贝;全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设108个监测点,城市区域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4.7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城市区域昼间噪声值上升了0.4分贝。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3、人口为1%抽样调查数。
4、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
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