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年全市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达200余项,参与人数20万多人。圆满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轻气排球赛、千人健身气功展示、“全民健身与城运会同行”乒乓球、羽毛球、象棋、钓鱼系列比赛,全市冬泳比赛、市直单位奋进杯拔河赛、少年儿童围棋公开赛、庆“三八”妇女广场舞赛、邵武全国龙舟公开赛、三丰故里传统武术大赛、武夷山全国桥牌公开赛、公路轮滑马拉松赛等赛事。全年争取省上资金550万元完成2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开工建设;邵武、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场一馆”基本建成后,持续投入资金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松溪、光泽、浦城、政和等县规划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场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6.04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2万人,出生率12.3‰;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5.2‰。城镇化水平为5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318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014元,同比增长8.1%。在城镇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为16085元,增长4.2%;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893元,增长11.4%;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487元,增长62.6%;人均转移性收入为5498元,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031元,同比增长12.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142元,同比增长9.9%。在农村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078元,增长11.9%;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6156元,增长10.6%;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33元,增长15.0%;人均转移性收入为564元,增长50.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6%,城镇为32.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9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控制在4.4%的预期目标内。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32.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9.4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1.0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1.2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6.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8.80万人。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从家庭年人均收入1800元提高到1900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7400户9502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83亿元;保障五保对象7733户7987人,累计发放五保资金3974.07万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2477万元,累计实施医疗救助79886人次3170.90万元;筹集临时救助资金262.50万元,帮助临时困难家庭640户/次、支出125.98万元。建立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出台《关于实行老年人高龄补贴的通知》,对全市90至99周岁无退(离)休工资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807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348套。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市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四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5人,占省政府下达年度控制指标93人的91.4%;较大道路交通事故3起,比去年同期减少2起,占年度控制指标的50%,均控制在目标进度内。全市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人,占全年控制指标59人的84.8%,控制在目标进度内;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34人,占全年控制指标28人的121.4%,超过序时进度控制目标21.4%;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1人,占全年控制指标6人的16.7%,控制在目标进度内;渔业船舶未发生死亡事故。
十三、环境保护
全市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68个、生态村26个,省级生态县市4个、生态乡镇19个。积极推进减排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完成80个工业减排项目、90家畜禽养殖治理项目、21个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治理任务。加快清洁交通工具推广,全市配置LNG清洁能源公交车150辆、CNC双燃料环保动力出租车193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面积49.5万亩,商品材生产量控制在180万立方米以内。建成福银高速、浦南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72片、1174亩,完成205国道277公里绿色生态示范路建设。
全市辖区闽江、建溪、富屯溪3条主要水系水质总体良好,水质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南平市闽江送往宁德市黄田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南平中心城市及各县(市、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武夷山市、光泽县、政和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它县(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达标率10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