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举办以温馨蚌埠健身珠城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比赛24次,直接参与人数达65140人。为165个村建设了农体健身工程,建成6个省级乡镇健身广场,1个国家级健身广场。在全省常规赛上,获金牌47枚、银牌41枚、铜牌62枚。全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29名,其中国家级3名,一级45名,二级141名,三级240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8.03‰,比上年提高0.35个千分点;死亡率7.85‰,降低0.2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0.18‰,提高0.47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366.60万人,比上年减少1.21万人;常住人口322.00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城镇化率49.67%,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2013末全市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标年末数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322.00
年末户籍人口366.60
其中:城镇102.4527.9
乡村264.1572.1
其中:18岁以下72.9619.9
18-35岁105.0628.7
35-60岁132.4636.1
60岁以上56.1215.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9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5492元,增长15.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8%,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23.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6.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7]为43.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2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41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387元,增长7.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2%,居住支出下降7.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8.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平方米。
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1.41万人、21.29万人、44.67万人、23.78万人、23.7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2.5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5.1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大建设实现升级跨越。解放路、朝阳路、蚌固路、淮上大道等道路完成提升改造,喜迎门实现回迁,综合客运站已运营,市民广场对外开放,新二中投入使用,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万达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中华古民居等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棚改安置房33630套,基本建成17600套,廉租房实物配租9099户,回迁安置棚改居民16500户。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82.7%,区域噪声平均值小于55.8分贝。重点污染源达标率98.5%以上。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
全市各类事故共死亡75人,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人数13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59人,铁路交通事故死亡2人,农机事故死亡1人;较大事故发生3起,其中,道路交通2起、工矿商贸1起。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5]包括33项省级民生工程和12项市级民生工程。
[6]部分转为城市户口的失地农民继续参加新农合。
[7]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