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9-26 黑龙江省统计局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明显的经济增长压力,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密切结合省情实际和特定发展阶段,全力构建以“十大重点产业”为牵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与社会事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显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常住人口数量微涨。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86‰,死亡率为6.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835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表: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我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6.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918.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947.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1.1:41.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0.8%和51.8%。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509.3元,比上年增长7.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5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2.2%,稳居全省半壁江山。
 
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2%,低于全国涨幅0.4个百分点,且低于年初调控目标1.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3.1%。从商品类别看,呈现“五升一降一持平”:食品上涨4.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8%,鲜菜价格上涨7.5%)、居住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2.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7%;交通和通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0%。
 
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8.8万人,下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61.5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2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3%,比调控目标低0.1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我省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2516.8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4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23.3亿元,增长5.9%;林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6.9%;牧业增加值536.3亿元,增长2.2%;渔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8.4%。农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9.9:2.9:24.0:1.4:1.8变化为72.4:3.3:21.3:1.2:1.8。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4848.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农用拖拉机151.8万台,比上年增长3.1%;农用运输车15.9万辆,比上年增长0.6%;农村用电量66.9亿度,比上年增长4.1%。
 
粮食蔬菜产量增加。我省粮食产量增加,“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的地位继续巩固。全年蔬菜产量946.1万吨,增长9.2%;瓜果类225.3万吨,增长6.3%;甜菜123.2万吨,下降54.9%;油料19.0万吨,下降15.5%;烤烟8.1万吨,下降7.8%;亚麻0.6万吨,下降32.6%。
 
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年猪牛羊肉产量184.9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肉产量34.1万吨,增长1.1%;鲜牛奶产量518.2万吨,下降7.5%;鲜蛋产量102.7万吨,下降5.0%。全年猪、奶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1356.7万头、191.7万头,817.8万只和1.4亿只。
 
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400个,比上年增加9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004.7万亩,增长4.2%;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15.2万户。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产量1090万吨,增长4.8%;实现产值810亿元,增长24.6%;实现利税62.1亿元,增长37.1%。
 
农村转移劳动力增收明显。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4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19.4%。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按人均2800元及以下标准划定)319.5万人。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趋缓。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48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283.6亿元,增长6.7%;集体企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9.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91.2亿元,增长9.9%;重工业增加值3866.1亿元,增长6.2%。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845.0亿元,增长6.6%;小型企业增加值992.1亿元,增长8.9%。
 
工业经济效益略有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实现利税2418.7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利润1150.2亿元,下降5.0%。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68.3亿元,增长9.7%;利润433.4亿元,增长15.0%。
 
四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1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3%。其中,食品工业增长19.9%;石化工业增长7.5%;装备工业增长9.6%;能源工业增长0.1%。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736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10.2%。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1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21种,占46.4%,其中有65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在重点考核的26种工业产品中,增幅较大的产品有:汽车增长24.9%,机制纸及纸板增长23.6%,轮胎外胎增长14.2%,乙烯增长13.1%,乳制品增长9.9%,大米增长9.3%;降幅较大的产品有:中成药下降63.0%,成品糖下降46.5%,工业锅炉下降41.8%,化学纤维下降33.2%,合成氨下降13.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