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吕梁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破解煤焦主导产业外需不足等经济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强化调控引导措施,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显着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28.6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第二产业增加值866.5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5%;第三产业增加值296.5亿元,增长6.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83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245美元。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15.5%。税收收入完成89.6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增值税完成20.3亿元,下降22.9%;营业税完成18.1亿元,增长23.8%;企业所得税完成15.4亿元,下降15.9%;个人所得税完成2.9亿元,增长11.2%;资源税完成8.8亿元,增长23.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291.7亿元,增长18.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1亿元,增长3.2%;教育支出61.2亿元,增长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4亿元,增长19.2%;医疗卫生支出21.5亿元,增长14%;节能环保支出8.2亿元,增长8.3%;住房保障支出9亿元,增长1.2倍。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9.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0%。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单位:%
指标
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
103.0
食品
106.2
烟酒及用品
103.4
衣着
101.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7
交通和通信
99.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7
居住
101.9
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606人,创业就业100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459人,救助困难人员就业354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4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9.9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5.28万公顷,减少0.1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万公顷,减少0.14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2万公顷,减少0.017万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6.93万公顷,增加0.84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0.42万公顷,减少0.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15.86万吨,增加5.31万吨,增产4.8%。其中,夏粮1.41万吨,减产52.6%;秋粮114.44万吨,增产6.39%。
表22013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15.86
4.8
其中:玉米
88.71
12.95
小麦
1.41
-52.61
谷子
7.03
-9.27
豆类
6.62
-10.67
薯类
8.59
-10.92
油料
3.77
8.44
棉花
0.01
-67.41
蔬菜及食用菌
35.87
19.82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4%。
全年全市猪羊牛肉总产量8.09万吨,增长1.63%。生猪存栏47.4万头,下降7%;累计出栏71.4万头,增长2%;猪肉5.8万吨,增长2.84%。牛存栏14.9万头,增长7%;其中:奶牛存栏4846头,出栏12.3万头,下降6%;牛肉1.61万吨,下降5.29%;牛奶2.3吨,下降3.67%。羊存栏68.8万只,下降3%,其中:山羊44.6万只,累计出栏52.4万只,增长5%;羊肉6726吨,增长8.06%。家禽存栏1557.4万只,增长8%;其中:蛋鸡762.4万只,累计出栏2635.7万只,增长6.3%;禽肉产量31904.1吨,鸡蛋产量9.3万吨。
年末全市机械耕地面积194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52万亩,机械收获面积91万亩(玉米机收75万亩,马铃薯机收16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增作业面积15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69.2万亩;跨区机收小麦7.2万亩。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7个,总数达到129个;新增农机大户50户,总数达到247户;新增维修网点15个。全市拖拉机发展到15476台,新增玉米收获机249台,马铃薯收获机43台。全市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280台,新训新考驾驶员968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各类机车5500台;没有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