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4-09-21 天津市统计局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19.37亿元,增长11.9%。房地产开发投资1480.82亿元,增长17.5%。商品房销售面积1847.11万平方米,增长11.2%;销售额1615.47亿元,增长18.3%。存量房交易面积962.70万平方米,交易金额822.80亿元,分别增长43.5%和55.8%。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523所,其中,普通高校5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2所,普通中学518所,小学838所。
 
全年招收研究生1.71万人,在学研究生5.06万人,毕业生1.50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4.37万人,在校生48.99万人,毕业生12.1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27万人,在校生11.83万人,毕业生4.66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4.09万人,在校生43.59万人,毕业生14.08万人。小学招生10.74万人,在校生55.21万人,毕业生8.61万人。成人高校招生3.28万人,在校生7.36万人,毕业生2.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0所,在校生298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32万人。成功举办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科学技术成果丰硕。全市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11项,涉及装备制造、水利水电、电气工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全年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385项,增长17.5%。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71项,应用技术成果2190项,软科学成果24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6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36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5817项,合同成交额300.68亿元,增长19.7%。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建成全国首家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电动汽车、3D打印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新一轮科技小巨人发展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5万家,累计达到4.92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636家,累计达到2435家。年末全市专利拥有量达到6.8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比上年增加1.5件。截至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4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26个。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年末在津两院院士37名,引进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3名,国家级优秀创新群体和团队30个。引进外地人才3537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6个,年末博士后流动站74个和工作站180个,在站博士后850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拓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3个,文化馆18个,博物馆21个,公共图书馆31个。天津文化中心服务示范作用进一步体现,全年共举办展览66个、演出179场、公益讲座550余场,外借图书130万余册次,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全年摄制电影故事片12部。全市264个电影放映单位放映电影59.90万场次,观影人数1772万人次,票房收入3.28亿元。全市广播节目11个频率,市级电视节目16个频道。全年出版图书5122万册,报纸8.33亿份,杂志3827万册。
 
医疗卫生资源加快调整。胸科医院、天津医院、中医一附院新建工程完工,第二儿童医院主体建成,天津和睦家医院、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等一批社会办医机构投入运营。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46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保健机构23个,村卫生室2248个。卫生机构床位5.7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31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41张。卫生技术人员8.1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21万人,注册护士2.97万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天津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共获得20枚金牌、14枚银牌和11枚铜牌。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成功举办2013中国·海河龙舟节、天津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二、人口和就业
 
外来人口成为全市人口增量主体。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72.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40.91万人,增加47.95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8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74万人,非农业人口632.2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28‰,死亡率6.00‰,自然增长率2.28‰。
 
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出台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截至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4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3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63.8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3.58万人。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68.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4万人;第二产业353.85万人,增加22.96万人;第三产业424.62万人,增加23.60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1%。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0.5%、6.2%、9.9%和1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5元,增长13.5%,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4.8%、9.3%、13.3%和21.6%。
 
社会保障范围继续扩大。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27.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2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6.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001.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9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08.4万人。新建保障性住房8万套,新增住房补贴1万户。
 
表4: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指标
 
参保人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