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酒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
2014年3月18日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城镇59.45万人,占53.64%,比上年末提高1.49百分点;乡村51.38万人,占46.36%。男性57.18万人,占51.59%;女性53.65万人,占48.41%。全市人口出生率9.88‰,死亡率5.25‰,自然增长率4.63‰。出生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17.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87%;15-64岁(含不满65周岁)人口83.48万人,占75.32%;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9.76万人,占8.81%。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40.9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58088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达952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3.5:34.4调整为12.1:53:34.9。
就业持续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9.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3.3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6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3.45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5071个,比上年增加15753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9万人,比上年增长60.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109人,比上年增长32.7%。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01%,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市生产总值与全部从业人员比率为102630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2%;衣着价格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4%。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达到8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14.78亿元,增长10.4%;国内消费税13.72亿元,下降24.5%;营业税12.11亿元,增长26.8%;企业所得税8.67亿元,增长48.1%;个人所得税2.32亿元,增长29.8%;资源税2.12亿元,增长4.4%;城市维护建设税2.53亿元,增长19.5%;城镇土地使用税1.37亿元,增长30.5%;房产税0.86亿元,增长21.5%。全市财政支出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56.95万亩,比上年增加3.37万亩,增长1.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8.87万亩,增加0.8万亩,增长1.4%;棉花种植面积38.05万亩,减少5.93万亩,下降13.5%;油料种植面积4.3万亩,增加0.14万亩,增长3.4%;蔬菜、瓜类、制种、啤酒花、药材、孜然等高效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55.73万亩,增加4.2万亩,增长2.8%。
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3.3万吨,比上年增加0.76万吨,增产2.3%;棉花产量4.3万吨,比上年减产10.5%;油料产量1万吨,增产3.9%;蔬菜产量165.2万吨,增产9.1%;瓜类43.5万吨,增产18.2%;水果产量21.8万吨,增产10.2%;药材产量9.4万吨,增产10.6%;经济作物制种1.09万吨,增产7%。
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全市牛饲养量23.91万头,比上年增长1.4%,其中,存栏14.15万头,增长1.5%;出栏9.76万头,增长1.2%。羊饲养量598.8万只,比上年增长3%,其中,存栏356.75万只,增长2.2%;出栏242.05万只,增长4.1%。生猪饲养量47.03万头,比上年增长3.3%,其中,存栏21.97万头,增长2.9%;出栏25.06万头,增长3.6%。全市肉类总产量7.1万吨,比上年增长2.8%;牛奶产量3.4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1.04万吨,下降0.02%。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93万亩,比上年增长6.8%。年末森林面积12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8%。
渔业稳步增长。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5.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14.6吨,比上年增长10.6%。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农用拖拉机10.7万台,增长6.4%。全年化肥施用量8.2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3.7亿千瓦时,增长3.7%。保灌面积237.91万亩,增加0.4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4万亩,累计达到3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放缓。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GDP的比重为44.1%。地方工业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30.9亿元,增长6.3%;股份制企业185.6亿元,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1亿元,增长10.8%;私营企业20.3亿元,增长23.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重工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首位产业增势减弱。全市首位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6.1%。新能源产业中风光电发电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3%,发电量达到102亿千瓦时,
增长19%,占全市发电量的67%,其中风力发电100.4亿千瓦时,增长18.9%;风光电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6.8%。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0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3%,比重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0.4%。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17.1%;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9亿元,增长11.1%;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35.4亿元,下降11%;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27.8亿元,增长50.5%;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8.9%;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23.1亿元,增长33.3%;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5.9亿元,增长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