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9531
10
民航
万吨
4.18
16.15
客运量
万人次
5324.79
10.27
铁路
万人次
1039.97
4.32
公路
万人次
3719.86
10.16
民航
万人次
564.96
23.26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1.4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98亿元。全市拥有固定电话机86.27万部,其中公用电话16.63万部(含智能网专用接入终端公用电话)。移动用户达469.3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5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区性财政收入394.8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52亿元,增长20.0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2.32亿元,增长19.6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3%。各项贷款余额440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
全年承保总额达137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2%;保险业务收入65.9亿元,增长10.46%;赔付支出23.25亿元,增长42.28%。
九、城市建设
全市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城市形象和面貌得到改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加快东绕城、南山路、北环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启动建设,16条“断头路”打通和上跨下穿工程全面实施,小西湖立交桥等重要节点改造顺利竣工,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着提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8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川至马家坡铁路建成试通车。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完成519台、3923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落实重点污染源“三个24小时”管控和城区主干道洒水清洗等措施,城区全年优质天数达到299天,兰州历史性地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行列,较大地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
十、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2.4万人。其中,高等学校39.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8万人,普通中学18.1万人,小学20.3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初中升学率99.15%。近郊四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100%。
全市拥有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兰州国际马拉松,第19届兰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有效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44个,设置床位2355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96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人。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常住人口364.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0.27万人,比上年增加5.87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321.4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5.42万人。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1.41万人,比上年减少1.09万人;农业人口120.02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1%。完成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工作。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5632家,参保职工40.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达到4718家,参保职工57.3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82.23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7元,比上年增长12.60%,工资性收入13747元,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15749元,增长1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14元,比上年增长14.29%,工资性收入3815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86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范围为兰州行政辖区内全部社会经济活动。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