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共有各类保险业机构18家,分支机构67家。证券机构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9亿元,增长17.5%;人寿险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5亿元,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1.35亿元,增长1.5%;人寿险赔付0.1亿元,增长25%。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89所,在校学生8.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89万人,普通初中2.33万人,普通小学3.63万人。全年拥有特殊教育学校(市聋哑学校)1所,在校生36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585人。各类幼儿园83所,在园儿童1.6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3342人,较上年增加730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606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93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5项,受理专利申请250项,专利申请授权7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我市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市,宜君县获先进县称号。全年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获后稷奖8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市级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4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68万册。新增3D影院1家。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占生产总值的2%。
九、卫生、体育、档案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9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85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68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42人,注册护士2746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6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41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2013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乓球会员联赛、第四届中国中西部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18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团参加全省第15届运动会年度比赛,获奖牌36枚。其中,金牌6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684万元,较上年增长24.1%。
档案事业平稳发展。年末拥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卷宗423个,馆藏案卷33.12万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17.45万件,馆藏资料4.17万册。
十、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28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62万人,农村人口32.66万人,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1.25%。人口出生率9.72‰,人口死亡率6.03‰,人口自然增长率3.69‰。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显着。淘汰落后产能205万吨,关闭拆除白灰窑79家,坩土矿84个,石渣厂14家。拆除燃煤锅炉78台,新建燃气锅炉98台。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减排指标分别较上年下降5.11%、14.31%、2.21%和6.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1%。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1人,比上年下降32.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96人,下降40.8%。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5元,比上年增加2566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60元,比上年增加1930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8140元,比上年增加1006元,增长14.1%;农民人均消费支出7001元,比上年增加558元,增长8.7%。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93万人,比上年增加488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7.21万人,比上年增加622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7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95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48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2.8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04%。
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拥有床位1026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万人,城市居民人均月低保标准360元,农村居民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2020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水利建设投资主要包括防洪、险库、重点水源及枢纽、灌排、饮水、水土保持、农村小水电、渔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