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丽江市统计局
2014年2月17日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中期之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机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围绕“建设丽江、发展丽江、繁荣丽江、保护丽江”,按照“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进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全市国民经济稳中有快,结构调整有效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民生幸福持续改善。
一、综合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24881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4.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5、2.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1407万元,增长6.6%,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26893万元,增长23.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49814万元,增长7.7%,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9%、70.64%和22.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10.1和3.1个百分点。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25∶42.28∶40.47调整为16.53∶45.29∶38.18,“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和增强。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0.72和2.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的同时,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39%,较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35.06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为54.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75321万元,较上年增长21.6%。其中:上划收入完成217526万元,较上年增收42241万元,增长2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7795万元,较上年增收77701万元,增长20.4%。基金预算收入96801万元,较上年下降37.9%。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41608万元,增长20.4%;营业税111364万元,增长39.3%;企业所得税9542万元,增长41.6%;个人所得税3918万元,增长25.6%。非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75560万元,增长14.8%,其中:专项收入51657万元,增长278.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1501万元,下降12.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0211万元,下降20.6%。全市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32028万元,较上年增支64683万元,增长6.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267万元,增长11.9%;教育支出195472万元,增长3.4%;科技支出8924万元,增长30.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982万元,增长4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334万元,增长4.1%;医疗卫生支出82655万元,增长8.8%;农林水事务支出192521万元,增长10.6%。
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数据:全年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上涨2.7%。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七升一平”格局。上涨的七大类中:食品类上涨4.2%,烟酒及用品上涨0.2%,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7%,居住类上涨1.5%,交通和通讯与去年持平。
表1: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比上年同期(%)
指标
比上年同期(%)
居民消费价格
102.7
三、衣着
102.2
服务项目价格
103.2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8
消费品价格
102.6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9
一、食品
104.2
其中:医疗保健
102.3
其中:粮食
100.9
六、交通和通信
100.0
油脂
105.1
1、交通
100.8
肉禽及其制品
103.0
2、通信
99.4
鲜蛋
102.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102.7
菜
112.9
八、居住
101.5
糖
119.2
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
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