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10-05 昭通市统计局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昭通市克服了国际国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全力实施“1332”新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延续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初步测算,2013年,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63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5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4亿元,增长19.8%,其中:工业增加值241.99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7.11亿元,增长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933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7%、76.45%、14.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2个、10.24个、1.9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GDP的41.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5%。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为102.7%,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5.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1%。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86.6%,生活资料价格指数10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99.1%。
 
表一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别
 
单位
 
指数(上年同期为100)
 
2012年
 
2013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7
 
102.7
 
食品类
 
%
 
107.5
 
105.8
 
烟酒及用品
 
%
 
101.1
 
100.9
 
衣着类
 
%
 
98.6
 
102.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1.1
 
101.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99.7
 
100.2
 
交通及通信
 
%
 
99.2
 
9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101.7
 
100.7
 
居住类
 
%
 
101.0
 
102.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04.4
 
101.1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3.2
 
102.1
 
二、农业
 
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01.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92.49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6.24亿元,增长12.6%,畜牧业产值98.96亿元,增长8.6%,在农林牧渔服务业中的比重达49.1%。渔业产值0.89亿元,增长26.6%,农业服务业产值3.1亿元,增长3.4%。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13.75万吨,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自2006年以来的“八连增”,其中:夏粮12.58万吨,比上年增长3.7%;秋粮201.17万吨,比上年增长5.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6.21万吨,增长11.3%;烤烟产量5.07万吨,下降4.7%;蔬菜产量121.86万吨,增长7.2%;水果产量29.73万吨,增长10.1%。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499.46万头,增长3.2%;牛存栏63.03万头,增长4.8%;羊出栏43.73万只,增长8.9%;家禽出栏1061.41万只,增长2.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9.2万吨,增长2.8%。
 
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6.75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全市共完成了30.13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2.68万口户用沼气池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0万元,新增农机具10534台(套),新增农机动力12.17万千瓦特,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3.69万千瓦特,增长7.1%。2013年农村50万人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在山区、半山区建成各类“五小水利”工程2.8万件,其中小水窖1.7万件;新增蓄水能力181.8万立方米。组织实施了444个整村推进、7个整乡推进的5个片区开发等一批扶贫项目,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4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6%。季度审批后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20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8%,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2%,重轻工业的比为69.9:30.1。
 
重点行业。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75.57亿元,除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下降外,其余六大行业均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卷烟、煤炭、电力企业共实现增加值15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6%。其中,烟草制品业49.2亿元,增长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7.72亿元,增长2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2亿元,下降3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亿元,增长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35亿元,增长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51亿元,增长2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8.88亿元,增长84.9%。